正文

关外 第九章(1)

关外 作者:年志勇


隆德县乃松辽平原腹地的大县,闻名遐迩的粮仓。

说起隆德县就不得不说凤岭镇。凤岭原来是个小地方,离县城还有百十里路。光绪三十三年中东铁路贯通,俄国人于此设置车站,移民驻军。凤岭迅速发展成重要市镇,而县城却清冷萧条下来。金首志上任前,发生在凤岭镇的一场风波刚刚平息。日本人向出入附属地的车辆强制征税,遭到了车夫的联合抵制,罢工十数日,火车站连个车影也没有,货物不能处置,水果鲜鱼腐烂,臭不可闻,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日方恼羞成怒,武装威逼隆德县公署,硬是勒索去了三千日元的养路费,以此代替征税。

金首志来报到时,所长正心烦呢,偎在椅子里说你来得正好,我的脑袋瓜子都大了。所长行伍出身,说起话来不拐弯。发了一通牢骚,说这个鬼地方,要是没铁路就好了。铁路一通,不是老毛子就是小鬼子,都他妈的蛮横。唉!真难哪,就看你这样的年轻人了,云云。金首志知道,日本人惯用高压手段,动辄侮辱欺压中方,中方军警畏日本如虎,恨不得绕道走。日本人从不把当地政府放在眼里,却害怕胡子马贼,对打家劫舍的土匪毫无办法,被劫人劫物之时,常常向华警求助。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警察怕日本人,日本人怕胡子,而胡子怕警察。新官上任的金副所长便有了底气,心想日本人也不是啥三头六臂,下决心和他们周旋周旋。

所长知晓金首志的背景,格外谦让,彼此关系较为融洽,使得副所长能够专心致志地抓治安。

凤岭的复杂性超出了金首志的设想,凤岭系南满铁路的北段重镇,除了驻守日本警察和宪兵以外,还驻扎了整编制的日军骑兵联队。为了应对越来越激化的冲突,日本方面又组建了独立守备队,作为专门的护路军。守备队士兵从日籍预备役征召,司令部就设在凤岭,由关东军最高长官直接指挥。下辖六个大队,分驻凤岭至瓦房店等地,其中下属中支队遍布南满各附属地。在日军重兵盘踞的地面上当差,难度可想而知。所长是个滑头,早有另谋他就的心思,百般疏通打点,不出半年,便如愿以偿地调离了。顺理成章地,金首志出任了警察事务所所长,在同行眼里,他职务升迁确实快得惊人。金首志是工于心计的,和大家的关系都摆得挺正,人人都喜欢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金首志心里清楚,只有不和日本人闹翻,才是坐稳位置的关键。凭着一手好字,结识了几个爱好书法的日本军官,来来往往的,瞧上去挺热络。手下人见了,觉得宽慰,一致认为,官长和日本驻军搞好关系总不是件坏事。当差是为了吃饭,没人愿意老是摩擦,发生了龌龊最后吃亏的还是中国,做警察的也没啥好果子吃。

日本人无意让新所长难堪,任从他奉命招募警员,操练马步警察大队,彼此相安无事。金首志踌躇满志,有做不完的事情。原有的冷峻、忧郁甚至孤僻都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心安理得,是爽朗惬意。他在县城西门附近买了处住所。房子是新样式的,前后都开门,一共六间房,甚是宽敞。最宽敞还是自家前后院的菜园,栽种些角瓜豆角等菜蔬。菜园子由勤务兵伺弄,茄子土豆辣椒多得吃不了,就送到警队的灶房去。

爱情笼罩着家庭,金首志欣喜地发现,苗兰越来越乐于调理家居了,悉心照料一家人的吃穿。阔小姐出身的她,竟然懂得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习俗。二伏三伏之间有个立秋,苗兰特意上街割了两斤肉,炖了一锅豆角,油汪汪的,看着就叫人开胃。女人温情地说:“苦夏难挨,人多消瘦,多吃点儿吧,好抢秋膘胖一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