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外 第十二章(6)

关外 作者:年志勇


“你定!”父亲的大手一挥,转身而去。

红彤彤的对联张贴于院门、房门、碾盘、牲口圈甚至大车架上,映衬着皑皑白雪。赵前逢人便炫耀:“呵呵,俺家老大写的。”

农历年三十最重要的仪式是供灶王、祭祖和迎财神,各家都要将事先请来的“灶王”神像贴在锅灶上方的墙上,旁贴对联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贴:一家之主。神像下面设一供板,上放香炉碗、烛台和供品。赵家是有钱人,烛台香炉自是与众不同,都是锡制的,有耳有腿,擦得银光闪亮。除夕下午开始祭祖,在正屋北向的墙壁上方有木制小祠堂,红纸中央竖书:供奉赵氏门先远三代宗亲之位,两侧贴祖德千年远、宗功百世昌的对联,上方的横批为:慎终追远。赵家的规矩是三十晚饭时给祖宗上供,祖宗牌位前摆一张八仙桌,点燃三炷香和一对二斤重的金字红蜡烛。祭祀的供品有荤有素,荤菜为熟整鸡一只、整方猪肉一块,皮肉在上并染红,素菜是粉条一碗、豆腐干子一碗。

赵家大院的大门口悬挂着一对纱灯,前院地中央高高耸立着灯笼竿,其顶端扎着翠绿的松树枝。炕上头是一盆通红而炙热的炭火,室内暖意融融,女人们开始剁馅和面包饺子。老金太太忽然摆脱了混沌的神态,颤颤巍巍地吆喝外孙们洗脸洗脚,她把小孩子摁在脸盆前,说一冬天没洗了,年三十洗了全年都干净,边洗还边数落:“你看你的脖子,快赶上车轴了,漆黑漆黑的。”

半夜时分,赵前率领他的儿子们去接财神。成华、成国提着灯笼跟着父亲来到北门外,将财神码子和纸箔烧掉,放些鞭炮,并按照皇历说的财神方向叩头。一回家门,女人们要齐声发问:“接来没?”

男主人和他儿子们高声答道:“接来了,财神接来了!”

灯光透出女人们煮饺子的身姿。煮水饺要想问熟没熟,要说:“挣了吧?”

另一个赶紧说吉利话:“挣了!挣了!”

煮熟了的饺子,先捞出两碗放在祖宗供桌上,再摆两双筷子,重新斟满两盅酒。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跟父亲去院子里放鞭炮。

年夜饭后先要祭祖,地上铺着地毡,由赵前领头,按照先男后女和辈分长幼为序,给祖宗牌叩头。金氏搀着母亲坐在八仙桌旁,全家依次给老太太叩头,而后孩子们依次给父母叩头,最后是弟妹向兄姊鞠躬。

在赵家子女的记忆里,最兴奋的当属长辈发压岁钱,最快乐的莫过于涮火锅。

正月初八太令人心驰神往了,看着父亲笑眯眯地找来铜火锅,孩子们无比激动。一年当中,唯有这一天,儿女才有可能和纡尊降贵的父亲同桌吃饭。赵家人口多,要放上两张炕桌才行。

精心准备的作料儿被一一摆到炕桌上去了,鲜红的辣椒,粉红的腐乳,葱绿的腌韭菜花,褐色的芝麻酱,看着就让人满口生津。铜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烧开了,孩子们忘掉了拘谨,在母亲的指挥下,七手八脚地放进酸菜、白菜、粉条、猪肉、羊肉、冻豆腐和血肠。冻豆腐在雪里埋了好多天了,冻得满是网眼。经沸水一煮,更显金黄娇嫩,咬起来竟然有肉的感觉,有股热气直通丹田。最好吃的还是血肠。血肠切成了薄片,里面是猪血,外层是猪肠,煮熟后颜色红白相间,猪血细嫩如泥,猪肠柔韧耐嚼,吃来奇香。见大家吃得兴高采烈,赵前发话了,大声地问:“好吃吗?”

筷子纷飞,孩子们忙不迭地回答:“好吃,好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