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为什么孩子成绩不好(3)

协助孩子反败为胜 作者:蔡典谟


事实上,考试的目的是诊断学习成果,以及挑战学习的潜力,如果已经尽力了,就应该肯定自己的努力成果。倘若自己觉得某些地方还有缺陷,就应谋求改进,避免重蹈覆辙,这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及教育人员要鼓励孩子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订立适宜的目标,并努力去达成,进一步再借由外在的鼓励,逐渐建立起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那么孩子的潜力就会不断地得到发挥。

师生关系不佳,孩子学习动机不足

笔者曾以问卷的方式调查过中小学生,发现造成低成就的学校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低落,以及不喜欢该科目的任教老师。

一个具有教学热诚且讲课活泼生动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而经常鼓励学生、关心学生或重视学生的老师,不仅会使学生喜欢该科而成绩进步,也会使其信心提升。因此,学校老师如果能认真准备教材、活泼教学,而且关心学生、积极营建良性的师生互动,不仅会使学生喜欢老师,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甚至原来成绩低落的学生也可能因换了好老师而使潜能被激发出来。

在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中,有两个同名的学生,他们都叫伟明,但二者的表现大相径庭,一个很好,一个很差。有一天开家长会,其中一个家长向刚接手的新老师介绍说自己是伟明的家长,老师大赞伟明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伟明的父母听了很高兴。谈了一阵子,老师发现他们居然是成绩不好的那个伟明的父母,心想糟了,但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讲,但她顺势拐了个弯,说虽然孩子表现不错,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伟明的父母听了老师夸赞自己的孩子的话而深受鼓舞,也记住老师提到的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回家后,他们把老师夸赞的话及建议告诉了孩子,孩子听了老师的夸赞及看到父母高兴的样子,信心大增。过去成绩都停留在70分左右的他,在学期末将成绩跃升到85分,班上的排名也前进了10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及父母对孩子要抱有肯定的期望,这样就有可能发生“比马龙”效应。家长期望孩子会表现好,相信孩子会进步,那么孩子也会朝这样的期望去努力,常常结果正如所预期的那样。因此,正向积极的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如果老师不喜欢学生,学生也讨厌老师,学生就会因为不喜欢该老师而排斥他所教的科目,即使有能力,也没有兴趣与动机学习,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和表现。学生不喜欢老师,也许是老师太严厉了,经常责罚学生,或许是老师没有教学热诚,经常照本宣科,也可能是学生感受到老师讨厌自己的结果。

有个成绩原本不错的学生,在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因为作业写得潦草,老师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讥讽他的作业像“鬼画符”,并将其作业簿毫不留情地从四楼教室扔到了一楼,他从一楼喘嘘嘘地捡回来重写,老师仍旧不满意,再扔一次。这种戏码经常上演,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孩子自尊心大受打击,自信心消失殆尽,于是丧失了学习动机,视上学为痛苦的事,功课也一落千丈,后来成了明显的低成就学生。

老师当然不希望见到学生不认真做功课,遇到这样的学生难免会有情绪反应,但教育人员要注意行为表现对孩子的影响,如果任意发作负面的情绪,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其学习兴趣,到头来师生关系不佳,还造成学生成绩低落,老师也会觉得没有成就感。

一般而言,老师对资优生常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学生一旦某方面表现得不是很好就很容易遭到责骂:“你不是资优生吗,怎么连这个也不会?像你这么差,干脆回去普通班算了!”资优生因此排斥资优,且逃避和讨厌老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