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学习速度快,课堂上的内容很快就能听懂,甚至老师还没教他就懂了,作业做得也比其他同学快。当听懂了或做完了,孩子容易因厌烦而表现出一些老师认为不专心的动作,结果招来老师的责骂、排斥,变成老师讨厌的坏学生,甚至误认为学生故意跟老师作对。老师如果讨厌学生,认为学生不专心、不努力,给成绩时就难免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有的老师看到学生很快把作业做完了,就会再给其他作业或叫他做一些杂务,结果这些学生反而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有些聪明的孩子因此“学乖”了,作业不求快,表现不求太好,不必思考,有想法也不要表现出来,变成跟老师期望的大多数学生一样,优异的能力也就被压抑了。
教育上我们常说“要把每一个孩子提升上来”,意思并非要每个孩子都用相同的方法学相同的东西、学到相同的程度,就如同每餐吃多少饭一样,不需要每个人都相同。把每个孩子的成绩提升上来是指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充分地发挥出来。虽然各人的学习步伐有快有慢,但还是要依其学习速度给予公平的受教机会,协助他们尽可能发挥出应有的潜能。能力优异的孩子学习速度较快,学得较深入,可以学会较高层次的内容,教育上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杰出,而不是把他们拉回来跟大家齐头并进,仿佛工厂制造同一规格的成品一样。
同学压力,表现普通较易被认同
在学校里,孩子每天与同学在一起互动,当然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影响。人都有社会的需求,也就是需要被人接纳、受团体欢迎。年级越高,同学的地位越重要,他们不但彼此学习,相互模仿,同学间的肯定、支持及正向积极的关系更是孩子快乐及情绪稳定的来源,而不快乐常是因与同学吵架、相处不和谐的关系造成的。如果孩子跟同学相处不来,缺少朋友,就很可能因此情绪不稳定而影响学习成绩。
有位原本功课不错的学生,初二时,突然成绩严重退步,父母很紧张,每天盯着他做功课,但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后来笔者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学生,他告诉我:“同学都不喜欢我,过去这3个月,我没有跟同学讲过一句话。”在3个月的团体生活中,他没人理睬,没有可以讲话的朋友,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孩子在意的是同学的关系不良,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外表安安静静,但内心却起伏不定,上课不专心,心里想的仍然是“同学不理我”,回到家也心绪不宁、无法专心,课业成绩于是节节退步。所幸笔者将孩子的困扰告诉了他的家长,于是家长积极到学校与老师一起了解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法,适时地帮助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同学关系不和谐的压力解除后,这个孩子的功课就进步了,并考进了重点高中。
可见同学间的互动对孩子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及教育人员平时也要注意孩子交友的对象及同学彼此间的互动情形。
个别差异较大的孩子,如身心障碍或较聪明的孩子,因与大多数同学的特征不同,使得他们在交友上常遭遇较大的困难。
聪明的孩子由于记忆力强,反应快,学习能力好,表现自然较佳。例如老师提问题时,别的同学还搞不清楚老师究竟在问什么时,聪明的孩子就已经举手抢着回答了。其他同学就会心想:他怎么那么聪明,我怎么这么笨!这种想法会伤害到自尊心,而聪明的孩子也成了其他学生不快乐的原因。发成绩单时,聪明的孩子由于成绩好常得到老师的赞美;班上有对外比赛时,老师指定的往往也是聪明的学生。谁不希望被老师赞美、重视?但班上有了聪明的同学,其他人的机会就减少了。因此,聪明的学生难免成为同学们嫉妒的对象。如果其聪明又骄傲,以反应快速及优异表现击败别人为乐,则更容易被同学们排斥。
一般而言,人对于与自己特质近似的人较易亲近,相处也较无压力。聪明的孩子由于与一般孩子差异大而不易被了解、接纳,同时他们也可能不了解别人,如容易因别人反应慢而不耐烦,若同学又重复了以前讲过的话,聪明的孩子就会说:“你已经讲过多少遍了!”这样不耐烦的反应常会造成他人的压力。聪明往往就是心智成熟,也就是心智上跟年龄较大的孩子较为接近,当他们与生理年龄相同的同学编在一个班时,常会觉得班上的同学幼稚,而班上同学也会觉得聪明的孩子很难了解。因此,聪明的孩子容易觉得孤单,缺少朋友,甚至被嫉妒、排斥,社会需求也因而不易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