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上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早餐牛奶+鸡蛋
很多父母认为牛奶、鸡蛋营养价值高,于是孩子的早餐经常是牛奶+鸡蛋。对此专家指出,鸡蛋和牛奶尽管都是优质蛋白,但一次摄入过多的优质蛋白身体难以吸收,是一种浪费的营养。科学的方法是均衡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可以早晨喝牛奶中午吃鸡蛋,或早晨吃鸡蛋临睡前喝牛奶。
误区二:早餐只要马马虎虎
很多父母觉得早晨的时间特别得紧张,所以为孩子准备早餐也是马马虎虎,甚至就给孩子零钱,让他们自己买早点。有些孩子买了一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或一些干点心;还有的孩子为了省下零钱,干脆不吃早饭。专家研究发现,食用能量充足、配比均衡的早餐的孩子,在数字运用、创造想象力及身体耐力等方面,强于早餐营养搭配不合理或不吃早餐的孩子。所以,您千万不能忽视一天中第一餐。
误区三:零食喧宾夺主
贪吃零食是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突出表现,绝大部分孩子都有这个天性。很多父母对孩子偏爱零食的行为采取迁就、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用餐无规律,贪零食、厌正食,出现以零食代替主食的喧宾夺主现象。
其实,零食不是不可以吃,但要有度,一是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食欲;二是注意品种选择,以高营养、低糖分食品为宜;三是时间要合适,应在两餐之间,睡前不可吃零食。
误区四:吃什么孩子说了算
很多父母总爱问孩子想吃什么,关于吃什么的问题孩子说了算。父母认为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就应该供给。殊不知,食物可以养人还可伤人。孩子对饮食的偏好基本上都是出于兴趣而并非对营养素缺乏的敏感,他们不懂得选择有营养的食品和最好的食物搭配。不论什么时候,孩子的饮食结构都要科学安排,合理搭配。
误区五:快餐调高胃口
生活中常见这种现象,每到双休日,有的父母就给孩子许愿:“快把作业做完,今天带你去吃肯德基。”这种“口福”奖励,使孩子的胃口越调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吃厌了主食吃副食,吃腻了中餐吃洋餐。然而洋快餐具有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的特点,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最好不要经常吃洋快餐。面对孩子的要求,父母要硬着心肠说“不”。
◎巧妙引导挑食的孩子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于孩子饮食与注意力的知识,想必您也会给孩子精心准备一日三餐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上您为他准备的饭菜呢?
方法一:树立父母的威信
首先,父母应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到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或者在孩子面前讲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
其次,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不吃什么就不吃什么,这样才能树立起父母的威信。这时,孩子再不想吃某些东西时,他也会硬着头皮吃下去,此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
方法二: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中
鼓励孩子接受各类食物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让他参与其中。
贝贝最不爱吃蔬菜,于是,妈妈就带她一起去买菜,并让她选购一两种蔬菜。回到家,妈妈就和她一起动手拣菜、洗菜、切菜,炒菜时还让贝贝亲自掌勺,贝贝开心极了。妈妈站在一边认真指导,并且告诉她这道菜的营养价值。吃饭时,妈妈故意让家人先品尝贝贝炒的菜,大家都赞不绝口,还“故意”跟她抢着吃,结果贝贝连忙举起筷子把青菜往自己碗里夹。妈妈惊喜地发现,贝贝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越来越喜欢和妈妈一起做饭菜,尤其是喜欢吃自己炒的菜。
其实,父母平常做饭的时候,不应该怕麻烦、怕孩子越帮越忙,应该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而且还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食欲,一点点改变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方法三:巧用故事的力量
如果孩子不肯吃某种食物,父母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孩子吃各种食物。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把食物编进故事里,引导孩子去吃。
妈妈中午做了菠菜、红烧排骨和紫菜蛋汤,结果桐桐只吃排骨,不吃菠菜。妈妈夹起一根菠菜,问桐桐:“你知道谁最喜欢吃菠菜吗?”桐桐摇摇头。妈妈就告诉他,动画片里的大力水手最喜欢吃菠菜,所以他强壮有力又聪明。桐桐一听是自己喜欢的人物,所以也赶紧吃了几口。
一吃完饭,桐桐就把碟片放进影碟机,当看到大力水手需要力量就猛吃菠菜的情景,桐桐也开心地从沙发上一跳而起,举起双臂高呼:“我也是大力水手。”妈妈因势利导,桐桐慢慢地喜欢吃蔬菜了。
其实,有时孩子并不是真正不吃某些食物,他们只是简单地从食物的颜色、形状来判断这种食?好不好吃。这时,父母就要积极引导,让孩子试着去品尝。当孩子真的尝试过后,他也许会惊奇地告诉你:“妈妈,原来真的蛮好吃的呀!”
方法四:给同一种原料“改头换面”
如果孩子不爱吃苹果,妈妈可以尝试将许多新鲜水果切成小块,放在一个浅盘中,给孩子一种新奇感;还可以尝试用两三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做成水果串;把水果切成小丁与酸奶混合后自制成果粒酸奶。
如果孩子不爱吃蔬菜,妈妈可以把蔬菜换着花样做。比如说胡萝卜可以切成丝和土豆丝、菜椒丝一起炒,颜色很诱人;还可以切成丁和豌豆、玉米粒、松仁一起炒;也可以和水果一起做成沙拉。品种很多,总有一款会让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