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文本包括:本多猪四郎的《哥斯拉》(1954)及其后超过二十部的续集,包括《空中大怪兽Rodan》(1956)、Mothra(1961)、《空中大怪兽Dogora》(1965);《大怪兽Gamera》(导演:汤浅宪明,1965)及其续集;《大魔神》(导演:安田公义,1966)及其续集。
大怪兽电影属于最易被识别的日本电影之一种,它在调动(mobilisation)众多社会焦虑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快速工业化导致的大规模破坏、生物物种突变和环境污染的忧虑 提供了完美舞台。由于日本是唯一一个曾经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随后又受到美国军队在太平洋军事演习(包括原子能测试)的毒害,因而,这些影片中的变异生物来自水上或天空,就再自然不过了。这些怪兽蓄意(有时是无意地)毁灭主要的城市中心区,同样也能够理解。在这些影片的故事情节中,东京尤其一再受到不断破坏,这个母题受到了评论者的明显关注,并体现于一系列文本之中,包括达利尔·威廉·戴维斯(DarrellWilliamDavis)所写的《拍摄日本 具有纪念意义的风格、民族认同和日本电影》(PicturingJapaneseness-Monumen?鄄talStyle,NationalIdentity,JapaneseFilms)以及米克·布洛德里克(MickBroderick)近期出版的文集《原子弹被爆幸存者电影:日本电影中的广岛、长崎和原子弹影像》(HibakushaCinema:Hiroshima,NagasakiandtheNuclearImageinJapaneseFilm)等书中。
此外,这类影片还一再描绘科学家和军队之间的摩擦 这种冲突经常导致打败怪兽的时机被延误 对于电影传统源于一个曾在原子弹爆炸的“地面零点” 上进行大规模工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国家,以及历史上日本人曾因为科学和战争的最致命结盟而受害这样一个身份而言,这是一个完美的情节设计。在同时对原子弹灾难和快速工业化的忧虑的大背景下,大怪兽电影颇像1950年代的美国怪兽电影,例如戈登·道格拉斯(GordenDouglas)的《X射线》(Them!,1954)和伯特·I.高东(BertI.Gordon)的《开端或结尾》(TheBeginningofTheEnd,1957)。这两类电影传统都描绘了一种社会 文化焦虑,这种焦虑被马克·扬科维奇(MarkJancovich)在著作《理性的恐惧:1950年代的美国恐怖电影》(RationalFears:AmericanHorrorinthe1950s)中描绘为对“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的发展过程” 的焦虑。此外,大怪兽电影尽管明显针对的是儿童市场,而且大怪兽还被描绘成是日本列岛的守护者 ,它却仍然属于具有创造性的专题电影(forum),在这类专题电影中,对人类的威胁所产生的人性恐惧,被投射于种种投入了作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从未被完全消灭的想象性怪物中。
启示录电影(Theapocalypticfilm)
代表性文本包括:《世界大战争》(导演:松林宗惠,1961);深作欣二的《复活之日》(1980)和《大逃杀》(2001);《爆裂都市》(导演:石井聪亘,1982);《漩涡》(导演:Higuchinsky,2000);《回路》(导演:黑泽清,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