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三部经典日本恐怖电影的浪漫激情噩梦(1)

日本恐怖电影 作者:(美)杰伊·麦克洛伊


明眼衲僧因甚脚跟下红丝线不断? 禅宗公案,松源语

银幕上,一位极漂亮的年轻女人回到家。她将一个男人监禁在她公寓的大口袋里。他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断断续续地呻吟着。我们看到她已经切下他的两只脚、一只耳朵、三只手指和舌头。她喂他吃她的呕吐物,让他像只动物一样吃她放在地上的饭碗中的食物。他不再是个完整的人。在电影的后面部分,她又肢解了另一个男人,他的罪状只是因为不够爱她。

每当放映到这些残酷的场景,几乎不下数十人冲出影院,不过尽管如此,这部电影的放映档期却延长了,越来越多的人每晚去看这部“不适合观看的”电影:一部反思罗曼蒂克之爱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电影。

银幕上的这位女人是三池崇史作品《切肤之爱》中的女主人公。《切肤之爱》和中田秀夫的《午夜凶铃》,成为近期激起人们对日本恐怖电影兴趣的潮流中最具直接影响的影片,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功于它强有力地重塑了先前已成定论的修辞 浪漫激情的噩梦。观看这部近来取得成功的日本恐怖电影,以及思考其激发起观众体验极端和本能反应的力量,我们不可能不细心留意到这个修辞和它对性与死元素的融合,赋予这一类的许多日本电影独一无二的特色。

在《地狱情欲:日本电影中的性、血腥和疯狂》一书里,杰克·亨特(JackHunter)颇有启发性地指出,日本电影的一个趋势是表现了“性是人间地狱”的视点。 无论这个视点是否超前或落后,它是植根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一套更宏大的观点。我们可以探讨,在日本恐怖电影中,常常不是性行为本身,更多的反而是作为被妖魔化的激情和浪漫的爱慕这一更为宏大的观念构成了恐怖的核心。

本章主要探讨中川信夫的《地狱》(1960)、增村保造的《盲兽》(1969)和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1953)这三部关于死亡与欲望主题的早期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指出了一直为日本恐怖电影所关注的主题,而这又最终引发后来者电影例如《切肤之爱》和《玻璃之脑》对这些主题进行新的挖掘。反复多次观看这些电影之后,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感受是,体现于这些电影中的主题性关注手法,无可避免地要从这些电影框架下的佛教徒哲学背景与世界观来探讨。这并不是说这些电影是“佛教徒”电影(它们当然不是),而毋宁是说,在佛教哲学的背景下来看这些电影,或许更能富于启发性地对这几部电影一再表现的主题观念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佛教的文化表现和佛教徒的教义很明显地表现于《地狱》和《雨月物语》的叙事中,并在《盲兽》中得到响应,即便在片中它并不是那么明显地被作为参照。拒绝这样的理解,将会潜在地忽略三部作品引发共鸣和完整性的一个重大源头。

这三部电影中的每一部,都以各自的方式,指出了激情的代价,这是一种“浪漫渴望是引发丧失和痛苦的原因”的观点。在此意义上,这些电影反映了禅宗的教义,亦即将欲望的本质视为一种病态的渴望;只要我们仍对其本质一无所知,我们对感官体验的追求和执著给我们带来的就只有痛苦。如果在佛教徒哲学这样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理解,透过考察,欲望和依恋、渴望和痛苦之间的对抗在三部电影里都得到了很好的阐发。在此观照下,这些电影可以被理解为对无常和欲望的沉思(meditations),它还被看做是在主题上定下了今日日本恐怖电影的新趋势,它是最早的先行者。

这三部电影都揭示了男性对女人和浪漫爱慕的幻想与恐惧。这些影片的特定内容表现了男人在一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或者说,男人可能与女人交往的三种不同途径过程中,浪漫激情所潜伏的噩梦般的力量,而且,每一段或每一种途径都包含着恐怖的存在。

性与激情的红丝线:佛教徒哲学背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