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宗教学者伯纳德·霍勒(BernardFaure)在他名为《红线:佛教徒对性欲的看法》的著作中描述的,在召唤教徒接受教化的时候,佛陀意识到“世界的本质是轮回,轮回的周期由生至死 他认识到性欲的本质,是将人类缚于其俗世的肉体,缚于其再生的循环。” 霍勒继续解释说:“性欲属于感觉层面,而这些感觉都在迷惑我们 只有心灵 按照佛教徒的说法,这是第六感觉 只有它才能揭示万物的真相 假如它自身能从感觉的观念中抽离出来的话。佛教徒的灵魂拯救论教导人们说,存在三种阻止人们得救的障碍:激情、行为和它们的报应。”
在这种思想体系里,正是二元论的思想,或者说是想象自己孤立于他人的错觉,注定了各种各样的生灵都要忍受无止境的再生和痛苦的轮回。无论何时,伴随着每一种新感觉的出现,有感觉能力的造物(beings)都有机会反抗、依附(常被想象为贪婪和执著、渴望和厌恶的行为)它,或者从中抽离并从二元性(duality)的噩梦中醒悟过来。贪婪、执著和厌恶早就存在于二元论的思想中,目的仅仅是为了制造新的“业报” 下一轮炽烈的人生之轮的运转。相反的,超脱欲望将使人从无尽的业报循环中解脱自己,并为朝向启发性的进步留下了空间 全面体验到万物共为一体的实现。
冲突是与生俱来的:欲望造成苦难,而作为驱使人类存在力量的性欲,是无从避免的。佛教学者约翰·史蒂文斯(JohnStevens)在他的《渴望教化:佛教与性》一书中详细阐明了这种冲突:
性,“激情的火焰”,是生存意志的本能,是渴望的主要表现,是引发了混乱和不安的“渴望”和令世界苦恼的苦难。在一切之中,正是感官欲望之绳(chords),将我们越来越紧地捆缚于人生之轮中。
在禅宗佛教传统中,这些观念最显著地反映于“情欲的红丝线”观念里,它来自于松源(Sung-yuan)禅宗大师晓谕的教义:
禅宗大师松源在一次集会上说:“上堂,明明知道只是这个,为甚透不过?只为脚跟下红丝线不断,才被人拶着,便转不得,愤愤地不甘,毕竟有个碍膺之物,推不进前,拽不退后,且如何透脱,去南泉斩猫儿?”
最终而言,红丝线的教义尽管“一点也不容易措手”,然而它却也同样地清楚不过。渴望是幻觉,直接将人带回到轮回,而在禅宗的宇宙论里,它还深入到地狱的世界。红丝线不能斩断,于是问题变为:必须对人体的战场发起直接攻击,人的身体是幻觉,同时也是唯一可能唤醒人的工具。
发生于到祭坛途中的奇妙之事:《地狱》和承诺的恐惧
在这三部电影中,中川信夫的《地狱》是最直白地指出欲望和无常的佛教教义的一部电影。《地狱》讲述的是年轻男人清水四郎的故事,他正准备对其未婚妻幸子(Yukiko)承诺结婚,幸子是他的宗教课老师矢岛教授的女儿。电影一开场,矢岛教授正在课堂上讲授佛教经典中的“八层地狱”教义。四郎虽然集中注意力听课,却为前一晚发生的事情负疚和焦虑,当时他一时疏忽驾车撞了一个喝醉了酒的黑帮分子,随后逃离了现场。四郎被负疚感所折磨,即便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只是坐在副驾驶座(旅客位)上,驾车的司机是神秘而不祥的田村,他可以说是四郎的另一古怪化身,他几乎形影不离地纠缠着四郎,使四郎不断记得他自己的罪过,他还劝阻四郎别去警察局投案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