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大学生是怎样把握就业机会的

大小眼看美国:一对中国父女眼中的超级大国 作者:陈强


我所在的密苏里大学,有一个职业生涯中心(Career Center)。之前,我就听过该中心下属的国际学生生涯咨询辅导部给外国留学生做的专题讲座,指导留学生如何在美国找工作。正好那天演讲的三位都是中国人(其中两位来自台湾),后来我们交流起来也就十分方便了。

在该中心做全职工作的李老师介绍说,他们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由受过专门培训的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如何写简历、如何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应对面试等,请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经验,学生选修这门课还可以得学分;二是开展一对一的辅导,比如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对于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相距甚远的,建议学生转系或转专业。对于高年级学生,除了帮助他们修改简历外,还提供模拟面试练习,并且录像让学生带回去好好看看自己“面试”时的表现。

李老师递给我一份他们模拟面试的10个问题,我看了看,有些还真不好回答。如果雇主问你,“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不符合规矩的事?”,该如何作答?对于前一个问题,李老师的建议是,“首先回答问题态度要诚恳,其次所说的弱点不要和你申请的职位有冲突,重点要强调你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你准备如何来改进这个弱点”;对于后一个问题,李老师认为,“没有做过不符合规矩的事的人几乎没有,如果你回答说‘没有’,对方很可能觉得你不诚实。最好的办法是,承认曾经犯错,但事出有因且后果不严重”。我请李老师举个例子,她想了想说:“比如,因为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作业,我曾经逃课过。”

据介绍,不仅大学的职业生涯中心在帮助学生就业,各系也有自己的就业指导中心。由校友提供本行业的就业信息,老师为学生写推荐信,这样有助于提高就业的“命中率”。

当然,在美国的校园里,也有在中国常见的那种形式的招聘会。不过,规模比较小,以各系为主举办,一次只来几家企业,这样便于供求双方细细切磋。更多的人是通过校方建立的专门网站来发现机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把各自的信息发布在上面,双方自行联系。

在职业生涯中心,墙上挂着三排近百位著名校友的图片和简介,既有富豪、政要,也有学者、名演员,其中沃尔玛的创办人、曾经位列美国首富的山姆·沃尔顿就是密苏里大学1940年经济系的毕业生。而墙角的一排书架上,则摆放着上百本和就业相关的书籍,而且分得很细。既有涉及职业兴趣与生涯发展的,也有有关面试技巧的,还有指导实习的;既有教你如何到政府部门找工作的,也有教你如何到企业谋职的,还有到非赢利机构工作的;既有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也有提示同性恋者找工作应注意事项的,还有少数族裔找工作的窍门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劳工部每年出版厚厚一本《岗位需求手册》,为学生就业提供准确的信息。该书收集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相关内容也在网络上()公布,该网站已成为美国大学生必访的官方网站。在这里,你可以查询到某个职业的年薪、需求量以及晋升的速度等信息。

其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学校的帮助固然重要,但学生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必不可少。在美国,大学生打工是普遍现象。我在餐馆里就多次碰见端盘子的博士留学生,连我自己偶尔也替老乡的餐馆送外卖体验一下打工的生活。在职业生涯中心兼职的中国留学生小赵告诉我,她的一位美国同学今年夏季就打3份工——钟点保姆、餐馆服务员、清洁工,为下个学期挣学费。

读心理学博士的小赵当时正在辅导美国中学生的就业。因为美国只有30%左右的高中毕业生能够上大学,多数人中学毕业后就面临就业问题。为此,美国高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课(0.5个学分),除了讲授职业生涯理论外,老师要求学生到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跟班一天,看大人是如何工作的,然后回到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连我在美国上六年级的女儿,老师也教她们上网做职业兴趣的测试和未来职业的设计。

套用中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说,我想“美国的孩子早独立”。哥伦比亚中国之友会会长施小美女士和美国人结婚后育有一男一女,她介绍说,我们家的孩子上中学时就开始送报纸、当看管小孩的钟点保姆或者帮别人家割草,赚的钱他们自己留着用。上大学时,家里只提供第一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他们自己打工解决。我认识一位住在富人区的中国教授,他家读高中的女儿每周两次到商场当服务员。

在沃尔玛超市,整理、回收购物车的基本上是学生。一位读中学十年级的黑人女孩很大方地让我拍她的“工作照”,她告诉我,她每周工作5次,共15个小时,每小时的报酬是7美元。她准备把这些钱攒下来,将来上大学用。

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十二年级,任何人(包括外国人)都可以享受免费教育。但上大学是缴费的,而且价格不菲。有些一时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就先打工赚钱然后再上大学。我在一家中国超市见过一位干体力活的黑人小伙子,他刚刚高中毕业,因为没钱上大学,准备在这儿先打工一年再说。更有意思的是,这家超市老板的儿子也在本店打工,父母按小时给他算工资,而他上大学缴纳的学费靠的就是他从父母那里赚来的“工资”。

学生打工,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工作经验,也掂量了自己的能力,为将来走向正式的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