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乙 和尚的理想(1)

首败:甲午年的中日决战 作者:师永刚


1870年秋,李鸿章来到天津。这是他一生辉煌的开始,也是他此后耻辱的开始。“欧洲各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界腹地,

凡前史之所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合地球东西南北九万里之

遥胥集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之大变局也。”

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意识到他面临着的世界是从未有过的世界。

在天津北洋大臣府邸,李鸿章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日本代表,外务省大丞柳原前光。此人已经在当时中国的外交部——总理衙门碰了个软钉子。日本要求与中国订约、通商。总理衙门听到后,很是诧异——这小小日本竟然也想和西方列强一样,和天朝平起平坐?

但是柳原前光又找到了李鸿章,他告诉李鸿章,日本被迫同英国、法国和美国通商,这些国家利用日本,日本因而心怀不服。但是日本力难独自抗拒这些大国,希望同中国合作。

在此之前,日本与中国的官方往来已中断了300年之久。这个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朝贡国,凭着临海而居的地理优势,闭国之程度甚于中国。当然,更重要的是,丰臣秀吉的“中国梦”破碎后曾对明朝给予其“日本王”的封号大感不满,耻辱感让后来者中断了与中国的官方来往,只是不断地培养海盗不时骚扰中国的东南沿海。

柳原前光这种日中联合共抗西方列强的狡猾说辞明显打动了李鸿章,再加李对日本开始迅速学习西方原本就大有好感,李鸿章当即提笔给总理衙门的主政者恭亲王写了封信。

“鸿章前闻日本与英法通商立约,简严特甚。海关不再用西人,传教不许开禁,即此二节,已杜许多后患。又购求泰西机器兵船,仿制精利枪炮,不惜工本,勿谓小国无人。”

因此他对日中联合颇为赞赏:“与之深谈西事,似有大不获已之苦衷。日本距苏浙仅三日程,精通华文,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倚为外府。”

总理衙门起初准备同意准许日本通商,但不与日本“立约”,然而在李鸿章的影响下,决定允许日本于明年特派使臣来华商谈订约之事。日本达到了其最初目的。

李鸿章的和尚经

当20岁的李鸿章在1843年第一次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城,遥望北京城宏伟气象,意气风发的他写下了《入都》十篇。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诗句是:“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就在李鸿章进京的那年7月,广西落第秀才洪秀全在紫金县成立了一个简陋的组织——拜上帝会。同年一月,魏源的《海国图志》印刷出版。

历史自有巧合。谁也不曾想到,李鸿章的命运起伏会跟这两件事牵连在一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