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保健常识,适当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并善于用儿歌故事来愉悦孩子,当然,实践智慧也同样重要!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个称职的母亲,但我一直在努力修炼得更称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有几类知识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我们想做个好母亲,最好努力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
护理保健类
说得苛刻一点儿,我觉得这类知识应该成为母亲的“上岗证”,因为我相信各位母亲都和我一样,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养得健健康康,最好永远不要生病。当然,孩子生病了,我们可以去看专业的医生,但医生只能解决一时的病痛,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获得长久的健康,还要靠日常的保养。而且,据一些专业的提法,孩子小时候打下的体质基础,可能对一生的健康状态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这些当妈妈的,在维持孩子的健康方面,任重而道远,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护理能力,难免造成各种遗憾。比如,让孩子生了不该生的病、吃了不该吃的药、打了不该打的针,等等,浪费了不该浪费的钱财不说,也让孩子跟着受罪。
我在增强自己这方面能力的过程中,感觉有几本书值得一看。比如,美国医学博士瑞尔弗·E·米尼尔著的《吃出聪明来》、日本松田道雄著的《新版育儿百科》、郑玉巧著的《郑玉巧育儿经》、美国西尔斯夫妇著的《亲密育儿百科》等。
刚才提到的这些书,有的可以冲击我们的观念,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如《吃出聪明来》和《亲密育儿百科》等;还有的可以做工具书用,需要时查询一下即可,不必一口气看完,如《新版育儿百科》与《郑玉巧育儿经》等。
早期教育类
早期教育不是狭隘的智力开发,还包括行为习惯和性格、兴趣的养成,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所以,即使我们不那么在乎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能回避早期教育的责任。另外,由于孩子不是“小大人”,有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早教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爱的本能,还要有爱的智慧,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但一般的教科书似乎有点儿枯燥无味,让人望而生畏,如果不喜欢,也不必强求自己去读。幸运的是,随着早教热潮的兴起,市面上已经出现许多整合了这类知识的精彩著作,不仅写得深入浅出,而且可读性特强,便于我们在愉悦心灵的同时增强爱的能力。优先推荐如下书目:《卡尔·维特的教育》、《倾听孩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早期教育与天才》和《窗边的小豆豆》等。
此类好书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有些父母越看越觉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在博览时,坚持自己的理念、增强判断力很重要。有的书,可以给我们理念的冲击;有的书,可以给我们方法的指导;有的书,可以为我们提供操作的指南。对此,我们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什么做这个判断呢?我认为一个根本的准则就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儿歌故事类
如果时间允许,我建议各位妈妈多看甚至背诵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儿歌和谜语之类的东西,以便在需要的场景随时愉悦孩子、寓教于乐,这也应该算随机教育的基本要求吧!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到处都是绘本、音像制品和小人书,自己不记也罢。这当然未必不可,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一个肚子里装着取之不尽的智力财富的母亲将更有魅力!而且,这样的“学习型”母亲对于孩子的行为本身就有着示范意义!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的嘴巴里总有讲不完的故事、猜不完的谜语和数不尽的童谣。这让我对母亲充满了依恋和崇敬,特别享受和她在一起的亲子时光,因为她总会让我的幼小心灵沉浸在童话般的美妙世界中,以至于我那清贫的童年也因此充满了多彩多姿的记忆……
有了母亲给予我的这种情感体验,宝贝桐桐诞生后我一直在有意无意地背些适合她接受能力的东西,比如《三字经》、上百首儿歌、各种生动活泼的故事等,这让我与她的亲子互动多了更多的教育意义!
最后一定要补充的就是,孩子的教养,不仅需要理论和知识武装,还需要一定的实践智慧。即使学富五车,我们也不要忽视交流的意义,多上上专业的育儿网站,多跟周围的过来人取取经,对于我们灵活变通地处理各种育儿问题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