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认为人们做事情应该要坚韧,他为什么喜欢画竹呢?因为竹子代表坚韧,同时画竹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竹子清高有节,又虚心常绿,冬天的竹子也是绿色的,象征性格不改。譬如在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汉人画竹就代表气节不变,即使改朝换代,也绝不屈从。宋朝时苏东坡亦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以他的居所周围都要有竹子。苏东坡是四川人。我去年到四川成都平原一带,看到当地老百姓的居所,前面是耕地和晒东西的谷场,有的还有水池,中间是房子,后面就是竹林了,环境非常优雅,看见竹子心境便非常舒适。我在中国美院工作,校方分房子的时候,他们分给我一楼,人家说一楼很嘈杂,我说没办法,但一楼可以种竹子,我就种了竹子,结果竹子长得很茂盛,回家看到这些竹子,心里就很高兴;有时候晚上从窗子看出去,一片片的竹叶影子贴在窗子上就像是一幅画一样,非常美丽。郑板桥画竹叶,用的是八分书,犹如元赵孟在题画时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
赵孟提倡以书法入画,郑板桥也是用书法来画画的。画树木时用篆书,画竹子时用八分书。郑板桥画的竹子比较疏简,并不紧密,竹叶的正反两面都画出来了,纵横交错,饶有动感,像风在吹,疑有声音传出来般。郑板桥画竹有两种方法,跟金农的画法不一样,他的竹子是枝干瘦,竹叶肥,浓淡有致。大家应该知道用毛笔画淡竹是很困难的,但他对毛笔的含水量把握得好,对毛笔的笔性掌握得很好,所以郑板桥画竹(图4),浓淡有致,层次丰富,善于变化,并配以梅兰作衬托,以突出竹的主题。画的主题较丰富,有时鼓励人要坚强,时而说要关心民间疾苦,时而表示清高。这是他画竹子的特点——清秀、挺拔。
总言之,郑板桥有三真、三绝——真气、真趣、真意,诗绝、书绝、画绝。他除了画竹以外,也会画梅、兰和石,这些都是中国文人画中象征气节清高之物。但我说他们有清而不高的地方,因为生活所逼,郑板桥需要卖画维生。他就贴了一张告示,非常有意思,说大幅的画需钱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写对联则一两,扇子书则五钱。他表明他的画是需要钱的,不是可以随便来要的,价格都写在这里了。
过去的文人并没有这种习惯。除了拿钱来,很多人选择以其他东西代替,于是郑板桥又写道:“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他要钱,说得清楚明白。郑板桥说他年老体倦,时间很宝贵,所以要卖画来赚钱,不能浪费时间,故拒绝别人想免费取画的胡搅蛮缠。郑板桥和扬州八怪的商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一种转变作用,过去文人不言商,那个时候却改变了,开门见山,卖画为生,以画换钱,不遮不羞,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具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