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节:二、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12)

日本改变中国 作者:王海涛


事实上,上述这些影响多是心理层面的,而在实际的利益方面其后果也是影响深远的。日俄战争之前,日本忌惮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其发展重心主要在朝鲜半岛。当时俄国已经对东北地区经营日久,甚至当时日本已经认为俄国在事实上已经"掌握"了"满洲",已经将这片土地脱离了清朝的管理。

但这场由英国和美国支持日本的战争,改写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格局。美英原本为了遏制俄国垄断中国东北,这一目的达到了,但另一个结果则是日本此后在东北的垄断比俄国更彻底。而随着后来日本在东北的经营,这里成为日本阻碍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基地。

在日本的中国学生被日俄战争的结果弄得激动异常,这种复杂的感觉既包括对战胜国日本的敬佩,又包括对清政府无能的耻辱及愤怒。

学生们的举动让中日政府都有所警觉。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公布了一套《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其中规定,学校要监督学生的行为,拒绝可疑者入学,并停止犯规学生的学籍。此举引起学生极大的不满,并以罢课的方式抗议。一部分趋向于革命的学生由此转向,将革命视为毕生的事业。此后,大量留学生归国,比如秋瑾、黄兴,他们成为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者。正在忙于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大清朝,在革命者迫不及待的一次次武装暴动中,暴露了它的脆弱,并终于倒在1911年。

日俄战争,就是这么不合时宜地发生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清末的这场新政,在日俄战争硝烟刚刚散尽的时候,人们不仅看到了日本和俄国,更是看清了中国。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不愿意再给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以时间和空间。

大清朝发迹于东北,事实上也毁灭于东北。当其龙兴之地成为日俄争斗的阵地,成为双方对峙的势力范围后,这个政权确实是"气数已尽"。在这场战争硝烟之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已经失去两个重要基础:山河残破,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人心动荡,内部找不到同盟者。所以,改革成了权贵们的自说自话。

改革,需要统治者时不我待的精神,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向前跨步,即使这种前行已经超越了此前改革的呼声,却为时已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