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节:五、出兵阻挠北伐,妨碍中国统一(3)

日本改变中国 作者:王海涛


华盛顿会议使日本在外交上遭到孤立,促进了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1924年6月,日本新任外相宣布对华"四项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合理地维护其在华合理利益;同情中国的现状;中日共存共荣,经济合作。

19世纪20年代初期,也就是日本调整对华政策的同时,军阀混战的中国正在酝酿"质变"--从割据到统一成为趋势。清政府倒台已经超过10年了,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内忧外患并没有比过去减少,相反,由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权力更迭,这个以革命的名义苏醒的民族必然重新拿起革命的武器,解决革命"不彻底"留下的后遗症。

动荡酝酿和平,分裂酝酿统一。历史上的中国一直在动荡分裂与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交替。谁能在动荡之中顺应统一的潮流,并建立起一支顺乎民意的军队,就等于抓住了时代的主要矛盾。混乱总是变革的土壤,作为政治变革的"革命"在中国总是不缺乏潜在力量。正在北京政权上演权力更迭的游戏时候,南方的广州已经成为革命的摇篮。

被誉为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先驱的孙中山,这个时候声望和革命事业已经走进尾声,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才找到革命的出路:建立一支革命队伍,以武力统一中国;创造了一种超越当初民族革命"驱除鞑虏"口号的精神力量--三民主义;寻找外援,在发现日本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之后,采取了"联俄容共"的政策。

在俄国顾问的帮助下,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被任命为校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癌症去世,但这并没有阻碍武力统一中国的脚步。这场伟大的统一战争,史称北伐战争。

孙中山离去后,汪精卫和蒋介石成为革命运动中的关键人物。革命政府接下来对广州的武装进行了改组,建立了5个军,其中来自"党军"的第一军由蒋介石指挥。

1925年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宣告成立。

1926年3月,以"中山舰事件"为标志,蒋介石发起清党运动。

4月16日,国民党政治会议和军事委员会决定计划北伐。

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国民革命军的出征,宣告了中国走上又一个转折点,十几年前的那场导致清政府土崩瓦解的革命,有太多的历史任务等待这支新兴的力量来完成。由于北伐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统一全国的目标,并能调动群众,战争势如破竹。仅用两年时间,革命军便抵达山东。

按照这种速度,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是,当北伐军接近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时,"魔咒"再次出现。中国历史的此次大转折再次遭遇日本。

日本是如何看待国民革命军这一新势力的崛起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