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恋爱电影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的脚本作者和由于不能通宵拍摄、日程显得紧迫的导演等制作方吃的苦头要大一点。像《三代的自豪》和《落魄的诗集》这样在文学方面得到许可的表现方式,在电影中受到排斥的情况比以前多了起来,结果就是使得为提高日本电影质量作出一定贡献的纯文学作品的电影化,即"文艺电影"走向衰退。
此外,作为《电影法》出现的背景,文化电影的强制上映,导演、摄影师以及演员的登记制度也成了问题。由于"实施规则"把导演写成了"演出",电影的片头字幕也开始把导演写成"演出"。
以上我们把《茶泡饭之味》未能拍成电影的背景情况大致做了介绍,小津不答应改编的判断是正确的吗?
战后,1952年,以这个剧本为基础进行"改编"拍成了电影,从结果看,1940年的放弃可以说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不过,他对一次就写作完成并失去拍成电影机会的剧本一直存有留恋之情,像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且放下不说,我们可以充分地理解小津对这个剧本的依恋。也就是说,在他所写的剧本当中,1940年版的剧本《茶泡饭之味》可以评价为是一部特殊的珍品。这是一部非常具有魅力的剧本。我们基本上知道1940年版《茶泡饭之味》的角色安排,连配角都是出演过松竹大船电影的人,所以他们的形象很容易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眼前。这个剧本重新收录在《与小津谈话》中。这个剧本的解说是我从它在小津作品系谱中的位置这个观点出发而写的,没有必要进行订正。也就是说,到如今我才觉察到这个剧本是没有办法进行改编的。
的确,改编是很难的,就这样我领会到了1940年时小津的心情。
然而,我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并没有对小津和小津作品本身加以解读,而是通过这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它们的意味。因此,在这里就把解说性的分析--"剧本《茶泡饭之味》作为《淑女忘记了什么?》的前奏,把它定位于变奏为《户田家的兄妹》的'山手宅邸系列'的主要位置上"--交给旧稿,换个看法,重新反刍一下内田岐三雄记录下的同时代的感慨。内田岐三雄说:"这个剧本是池田忠雄和小津安二郎的名作,显然,如果拍成电影的话,会成为小津安二郎的杰作,而且是一部让桑野通子(绫子)展现其著名演技的电影,这应该说是桑野通子的告别演出。"对此我表示完全赞同。
这个剧本的魅力或许源于甘美的情感,在小津的电影里,这种罕见的情感尽管受到抑制,但还是流露了出来。这是年轻夫妇结婚的故事情节展开时所必然产生的情感,作为伏笔,整个前半部分所描绘的山手小资妇女们的交友录也具有一种文化的魅力--它产生于把现代主义风俗得以生活化的阶层之中。因此,可以说招致了"神经质"的审查官的反感。而且作者对此有一种在时代中丧失殆尽的预感,并感到一种正在丧失的战栗,因而渗透出爱惜之情。
小津和池田意识到松竹大船的明星制,这一点从佐分利信扮演的尽管迟钝,实际上是值得依赖的丈夫角色的性格方面就看得很清楚。但是,尽管摩登,却很耿直的桑野通子的个性失去了作为小津电影主人公而全面展现的机会,比起佐分利信的角色来,这更成为电影史上极大的遗憾。
从大船明星制的感觉上来说,小津出征的两年期间,才应该是桑野在小津作品中真正大放异彩的时期。在下一部电影中,她所起到的中心作用让位给了高峰三枝子,不得不退到配角的位置上。但是,由于剧本《茶泡饭之味》保留了下来,读者在心里描绘着由小津安二郎和桑野通子(也是由摩登都市文化的体现者们)未完成的梦想。
《茶泡饭之味》的流产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不管愿意与否,人们都认识到了"我国第一部文化立法"的原形。但是,作家是不允许停滞不前的。度过时代的难关后,必须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