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通没人接听的电话--《家族合唱》创作始末(5)

高处眼亮:林怀民舞蹈岁月告白 作者:林怀民


合唱继续进行

《家族合唱》是针对台湾人倾诉的台湾故事。我从未想过,它会跟云门其他的作品一样出国演出。然而,首演后,耶路撒冷和维也纳的邀约就来了。

这使我很头痛。外国人不详知台湾的历史,听不懂舞中各种方言的口白,甚至不知台湾在哪里。如何让人了解?我不晓得奥国人是否渴望被了解。可是,台湾必须被人了解!

大家,包括耶路撒冷艺术节总监,都觉得幻灯字幕会使观众目不暇接。对策很快出来:英译口白。于是我们惊动十几位长辈和朋友,依年龄性别身份口音“对号入座”,精心录制英语口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坐在耶路撒冷剧场里,尽管观众全神投入,我坐立难安。一切清晰明白,一场场英语“合唱”对我是遥远而陌生的。心冷。我从未对自己的作品如此懊恼。

那年七月,轮到维也纳舞蹈节,我犹豫再三,狠了心,决定以乡音演出。正如云门制作经理王孟超说的:“意大利歌剧从未译成中文,我们还不是照听不误!”

首演那天,维也纳遭逢百年酷暑,三十八度。华丽的巴洛克式人民剧场没有冷气,戏未开演,仕女们的化妆已然漫漶,放眼看去,全场翻飞着扇风的节目单。火上加炭的是,剧场灯光人员按错电脑键,所有程式刹那消失,演出延迟开始,热气氤氲,观众一再鼓噪催幕。

四十分钟后,奇迹发生,程式重现。随着演出的进行,翻飞的纸片逐渐沉落,观众陷入死寂,间或传出叹息与啜泣,剧终时全体霍地跳起来,给谢幕的舞者二十分钟热烈欢呼。盛大的酒会里,艺术节以水果拼盘摆出台湾岛形。观众走过来拥抱我和舞者:“我们也有类似的历史。”两小时后,离开剧场,还有观众等在门口向我们道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