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瑞寝食难安。退,说不出口;不退,又是万万不行的,总不能让儿子冒着被克的风险吧。思来想去,鲁瑞选择了拖延。
自尊心害死人。鲁寄湘对鲁瑞这个幺妹一向很疼爱,他们兄妹的感情也很好,应该有什么说什么的。自打两家说好了亲事,他就一直满怀期待地等着妹妹家(男方)来送聘礼来商定成亲的事儿。可是,左等右等,妹家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妹妹回娘家时,也像没那么回事似的什么都不提。怎么回事?去问问呗,一问不就晓得了?
鲁寄湘不问,我为什么要问?好像我们家姑娘没人要似的,干吗非要攀他们家?想娶,他们自然会大轿来抬;不想娶,热脸贴上去也白搭。
事情果如鲁瑞所希望的,不了了之。她在这不了了之中如释重负,而鲁寄湘和他的女儿琴姑却很受伤。特别是鲁琴姑。
自始至终,鲁迅这个应该是局内人的局外人一直不知道他妈为他作的安排。鲁琴姑是知道的。当然,她也只是知道她要嫁给表哥,却不知道她后来为什么不能嫁给表哥。一个暗自欢喜等着出嫁的姑娘,忽然遭遇婚事失约,却不知道其中缘由。这样的无疾而终造成的伤害,足以要了一个女人的命。
姑娘等不起。我家的闺女你们不要自有人要。正好有人来提亲,憋着一口气的鲁寄湘想都不想就把琴姑嫁了出去。
不知情的鲁迅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有了媳妇,又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丢了老婆。
鲁琴姑人是嫁了,心却在空中飘移落不了地。你说她心眼小也行,说她想不开也可以。她就是放不下,就是惦记着,不是放不下、惦记着鲁迅表哥这个人本身-他们毕竟只是青梅竹马的儿时玩伴(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其实也很难玩到一块儿),彼此的情感尚不是男女之情-耿耿于怀的是那不知所踪的承诺。为什么不要我?这个问题一直撕扯着她的心。她就像后来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被既往纠缠而难以自拔。
嫁了不久的鲁琴姑病了,病得不轻-是心头的郁结太深太重了吗?临死前,她对贴身保姆说,我一直有一桩心事,死前一定要说出来。
是什么心事呢?
就是以前周家来提过亲,后来忽然不提了。
噢,就是这事啊。
是的,就是这事儿。这事儿是我的终身恨事,我到死都忘不了。
不久,鲁琴姑就死了。
鲁家到周家报丧。那保姆将琴姑临死前说的话鹦鹉学舌给鲁瑞。鲁瑞的心被狠狠撞击,她始终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哥鲁寄湘也气也恼,斥责道:“难道周家的门槛那么高吗,我的女儿就进不了周家的门吗?”
此时,鲁瑞能说什么,说我对不起琴姑对不起哥哥?人基本上都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本性。鲁瑞是自私的,只是她的自私出于一个母亲护犊的本能,似乎是可以原谅的。
有人一定会问,死了鲁琴姑,还有琴姑她妹,鲁瑞既然对琴姑的死深表愧疚,那她为什么不及时弥补,重选琴姑三个妹妹意姑、林姑、招姑之一为长儿媳呢?
一来,在琴姑的亲事说好以后,鲁寄湘就把二女儿意姑,三女儿林姑都给嫁了。意姑不幸,跟男方家门是当了户也对了,可丈夫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林姑嫁给了陈仲篪。后来鲁迅到北京工作,跟陈仲篪有不少交往。至于三女儿招姑,她跟周家三小子建人年龄相仿。两人也有一段故事。这里暂且不说。
二来,鲁瑞“抛弃”了琴姑后,又“探”到了一个她自以为比琴姑,比鲁家其他所有闺女都更适合给长子鲁迅做老婆的女人。她的名字叫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