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 因该做而没做的事所引发的悔恨和内疚的情绪

心智的力量 作者:包丰源


 

遗憾是一种会呼吸的痛。“该做而未做”的心智负荷,久而久之会让一个人产生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面对现实的情绪和反应,它会伴随着时间像种子一样慢慢的破土而出,形成作用力,而且随着这种情绪和反应的增长,由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有一次孔子外出,在路上听到很悲哀的哭声。孔子说:“快赶车,前边有贤者。”到了哭声之处,原来是皋鱼披着麻布短袄,抱着镰刀,在道旁哭。孔子下车对他说:“你又没有丧事,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皋鱼说:“我失去了三件事情。年少时出外学习,周游诸侯,回来后双亲已死了,这是第一失。因为我志向高远,所以对奢华的君主无法委婉劝谏,这是第二失。我跟朋友虽交往深厚,但却逐渐断了来往,这是第三失。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孔子教育弟子们应引以为戒,于是,弟子们辞别回家赡养双亲的有13个人。

第四种对人影响深远的情绪来自因该做而未做的事情引发悔恨和内疚的情绪,最为典型的就是孝敬父母这件事。

通过这些年所做的个案清楚的看到,很多人都有着对往生亲人的思念,特别是亲人在往生前对自己的照顾和爱戴,在亲人诀别时自己因工作忙或没能最后尽孝尽终,或者是没有看到最后一眼,或者没有完成亲人的嘱托,或者有着想对亲人想说和表达的心愿,这些该做的事情一旦没有完成或做到,当亲人离别就会产生一种悔恨和无助感,同时也将消耗掉大量的生命能量。

通过实践我创造了一种可以有效面对和化解对往生亲人的悔恨情绪的方法。将个案带到当时亲人离世时的最后场景时,每一个个案都是心痛万分悔恨无比,在我的引导下,当再次面对“亲人”表达多年来的心愿,说出久久压抑在心中对往生亲人的那些感人肺腑的心声时,紧锁着一个心灵的枷锁得以快速打开,看到的是一份由内心而生起的喜悦,不再有悔恨,有的只是对亲人的感恩和祝福。每当在“心智能量”课程中进行到这个环节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会被人性中的那份真情所感动而落泪,也都会被个案生命的重现释放而鼓掌庆贺,同时也让更多人有所觉悟,懂得要珍惜与亲人的美好时光,有想到和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做,不要总以自己的“忙”来推辞,面对亲人往生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在此我更要说的是,人固有一死,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份。重要的是在生命的有生中不要错过应该做的两件事情,那就是行善和尽孝。每当在处理个案中看到的生离死别的场景,我都会想,这种有着该做而没做的与亲人离别的痛苦要是能够少一些该多好啊。那就必须让更多人懂得既要珍惜生命,更要尊重生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