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可或缺的历史交往(3)

老师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周恩来关于发展新剧的思考是认真的、全面的、深刻的。他曾经明确地提出——

第一,旧戏流弊太多,多为导淫毁俗之作,改不胜改,较之新剧实为利少而害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则世风日下,损害国家之精神。为此,只有从振兴国家出发,力倡新剧。

第二,对于新剧的派别也要具体分析,趋向堕落的文明戏必须进行彻底批判。文明戏的“演者、编者,类多率尔操觚之士,数时练习,便自登场。情节之未合也,言辞之支离也,布景之未周也,动作之失措也,均无暇计及。借一二之滑稽辞句,博观者欢迎,间复加以唱工,迎合社会心理。……以此而言新剧,与新剧之主旨,相去日远”。一句话,不改革文明戏,新剧是不可能称为新剧的。

第三,“现代写实剧者,乃最近七八十年之戏剧,其意在不加修饰而有自然实际及客观之趣味。此种剧旨,更为锐进而成空前之发达”。南开新剧“于潮流中已占有写实剧中之写实主义”。①

周恩来这些理论主张,对于南开新剧的健康发展,显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幼稚的中国话剧之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

后来,曾经有人问过周恩来:“总理,你喜欢京剧还是喜欢话剧?”周恩来说:“都喜欢。”那人又问:“比较起来,更喜欢哪一个?”周恩来想了想:“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话剧。”

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而且是做党政领导人以后,周恩来自己就不便也不能再登台演戏了,但是,他的兴趣犹存,对话剧艺术、话剧团体仍然给予极大的关注。就是在如火如荼的抗战热潮中,也是如此。

1937年10月,中国旅行剧团在汉口法租界的“天声舞台”,首演四幕抗日锄奸话剧《前夜》,这个戏由阳翰笙编剧,由中国旅行剧团团长唐槐秋导演并主演。应阳翰笙之邀请,周恩来前往观看演出,并给剧本提出意见,进行了指导。

演出结束以后,周恩来在阳翰笙的陪同下,来到后台看望演员,并微笑着和全体演职员一一握手。当与唐槐秋握手的时候,唐槐秋客气地说:“您好!请多指导。”周恩来更加客气地说:“我是来学习、受教育的。”在对演出加以肯定和鼓励之后,他还希望中国旅行剧团更多地创作演出这种振奋爱国精神、鼓舞抗日斗志的好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