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不可或缺的历史交往(5)

老师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当时,周恩来关心话剧界人士的事数不胜数,有一件事似乎不能不提。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由于在“雾季公演”中先后演出了《棠棣之花》和《屈原》等六部大戏,已经引起国民党当局派遣的特务之注意。心细如发的周恩来看到并想到了要保护张瑞芳。事后,张瑞芳这样回忆:“1941年皖南事变后,有同志通知我说到新华日报会客室,我就在那儿等着。这个时候总理突然出来了,与我进行第一次也是很长的谈话。他告诉我,今后你的组织关系就在我这里,单线联系。不过我可能对不起你,就是你可能会过不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了,因为我不可能每次按规定时间来跟你见面,以后有事我会通知你。”就这样,张瑞芳在周恩来的关怀下,于恶劣的情况中,得到了很好的、有效的保护。

1925年曹禺老师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当时,这位只有15岁的中学生加入了业余的南开新剧团做演员,从而奠定了他一生从事戏剧事业的基础。远在此时的11年以前,即1914年南开新剧团刚刚成立之时,正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不但也参加了新剧团,而且担任了布景部副部长兼演员。他们两个人并没有见过面,但是周恩来的戏剧主张对于南开新剧团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同样对于曹禺老师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也正是基于周恩来的演剧思想,九先生张彭春写出并由南开新剧团演出了《新村正》。这个戏写了辛亥革命后在农村发生的一个故事——恶霸地主吴绅,欺压农民,作恶多端,辛亥革命以后非但没有受到打击,反而摇身一变,当上了“新村正”。这完全是一个紧贴生活、针砭时弊的现实剧目。南开新剧团还排演了易卜生的名剧《国民公敌》。这个戏写了一个正直、勇敢的医生斯多克芒发现本地疗养区矿泉水中含有大量病菌,因而不顾浴场主的威胁利诱,坚持要改造泉水浴场。最后,因为触犯了浴场主和政府官吏的利益,被宣布为“国民公敌”,受到了极大的孤立和难以忍受的迫害。曹禺老师在戏里扮演女主角、斯多克芒的女儿裴特拉。这两个戏的选择都是符合周恩来之戏剧主张的。曹禺老师通过这两个戏的排演,真正认识到戏剧的社会意义之所在。可以说,周恩来和曹禺老师正是通过戏剧这个桥梁,跨过不同年代之隔阂来进行“精神交往”的。

这,便是周恩来对曹禺老师“老同学”称谓的缘由和始末。

同时,还必须要讲讲重庆的曾家岩50号。

抗日战争时期,曹禺老师在重庆的复旦大学任教。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了周恩来的一封信,信中热情地邀请他去曾家岩50号八路军办事处做客。从此以后,曹禺老师就经常去看望周恩来,并渐渐地成为了知己之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