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北京人艺终身院长(5)

老师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老演员、导演苏民说:“曹禺老师曾经多少次向全院同志讲,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总是随着时代脉搏而跳动。44年以前,您和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4个人,一块进行了48小时的谈话,其内容就是如何办好这个剧院,为我们勾勒出了通向理想的蓝图。剧院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这支理想的接力棒,从而使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块牌子至今仍然挺直地竖立在北京。”

老演员郑榕说:“先生走了!先生慢行,这里还有一份未完成的答卷……1954年开放‘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剧院决定排练《雷雨》,在众目翘盼下我获得扮演周朴园的殊荣。先生在20岁就悟到的人生真谛,对于我这个30岁的普通演员来说理解上还存在不少的困难。怕犯‘人性论’的错误,就断定周朴园是个没有感情的人,往脑子里填塞理性分析,认为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内心体验,结果导致了挤情绪+概念化的错误表演。记得,先生曾多次跑到后台,连声催促:‘快!快!快!我这剧本里没有那么多的东西!’1985年我拍摄过《雷雨》电视录像,比当年演出的录像自然多了。但仍感到两处不足——一是侍萍追述往事时周朴园不应起身避开。仍然呆坐原处,任观众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两颗心正在靠拢,这才符合思想逻辑;二是向侍萍申辩自己并未忘情的那段,正是周朴园真情流露的刹那,此时不能有半点虚伪。可怜我已进入迟暮之年,这份答卷恐怕难以在舞台上完成,请先生见谅。”

老演员董行佶说:“在我37年的艺术实践中,有幸演过您几乎所有的剧本,周冲、胡四、张乔治、白傻子、曾皓、祝希堂、温敦、伯(嚭),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锻炼了我的演戏技能,这些不朽的剧目,又是认识人生的教科书。解放后,在您领导的剧院,多次得到您艺术上的帮助,您是我的良师;十年动乱的年代,我们曾睡在通铺上,白天劳动,晚上灯下又一次聆听您的教诲,您写给我的诗句:‘莫道逾花甲,壮心岂可息。’它一扫我思想上的灰尘,您是我的挚友。”

青年演员濮存昕说:“作为青年演员是需要曹禺先生这样的大师,经常指导我们的创作,甚至像那次一样严厉的批评,现在缺的就是这个。然而,先生离开我们了。但是先生一生对北京人艺的贡献,先生不朽巨作以及所有的音容笑貌,都永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影响着我们不断前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