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北京人艺终身院长(7)

老师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我们是有不少缺点的。我们心里有许多“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远未实现。它使我们懊恼,使我们焦虑。但北京人艺究竟在三十年中(其实,在林彪、江青、“四人帮”的专政下,话剧在全国禁演足足十年。)出现过不少比较好的,甚至于很好的剧目演出,造就了相当多的艺术人才,养成了一种北京人艺的风格,培养起一批爱着北京人艺演出的观众,有了一定的国内与国际的声誉。

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团结问题解决得好。团结是一个艰难细致的工作。北京人艺成员之间有一种空气:在关键问题出现的时刻,在公和私交战的时刻,他们左思右想,只有抱成一团,才能发展中国的话剧艺术,才有自己终生为戏剧艺术效命的条件。在这一点上,他们是自豪的。无论经过多少惊涛骇浪,他们的思想和感情,终究希望北京人艺成为一座话剧丰碑的大剧院。

其二,北京人艺的艺术研究空气比较活跃,受到重视。在艺术面前,人与人之间,是无私的,他们互相琢磨,互相尊重,谈心里话。此外,剧院给他们以提高文化修养的机会,使他们提高了欣赏水平,培养了文学、历史、绘画、音乐、舞蹈、写作,以及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了鉴别各种艺术中的“美”和“丑”的能力。我们几位出色的导演、演员和舞美艺术家,都能写出一笔有风格的好字,画出好画,做出好文章。他们的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和灯光艺术,都不庸俗;他们的舞台艺术创作,使观众感到真实、亲切、从容、自然。我以为,这和他们平时孜孜不倦提高文化修养,有莫大的关系。

许多人说,北京人艺有自己的风格。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楚。我只能提出造就这一风格的某些原因。

我们很幸运。中国许多杰出的戏剧前辈在支持、帮助我们。他们把不朽的剧作交给我们上演。郭沫若、田汉、夏衍、老舍、丁西林的剧作,使我们的剧院不断出现灿烂辉煌的演出。我们也有无数中青年剧作家,他们的优秀剧本展现了时代风貌。这些出色的作品,使北京人艺的思想感情经常和时代的脉搏合拍,共同唱出时代的强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也不能忘记外国杰出戏剧大师的作品对我们的滋养。这些大师用一生的精力,锐利的目光,探索真理,给人类以智慧和美感,使我们更丰富地认识到了“爱”与“恨”,高尚与庸俗的真实感情。我们演出了莎士比亚、莫里哀、奥斯特洛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和西方各国的著名作品。我不能忘记北京人艺的大门口,经常在深夜和天明,等待买票的观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