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老张因为近日来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欲前往医院看病,却不知该找哪位医生比较好。有一天在电视上,恰巧看到某个谈话性节目,邀请到政商名流的第二代,畅谈看病就医的经验。席间一位名人大力推荐某位名医,称赞他不但医术好,而且光是诊察他的疾病,就花了四十多分钟。老张一听即下决心,非找此名医看病不可,后来想尽办法挂到了该名医的号。
然而到了他看病的那天,名医大概只花了三分钟的时间给老张诊察,就开始开药了。老张问他:“这些药会不会影响到我的肝脏?因为我有肝功能AST, ALP不正常的问题,我也是HBsAg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但医生并未回答他的问题,只说:“我开的药绝对是最有效的。先吃一个月,再看看。”老张不禁感慨:“同样都是病人,为何待遇差这么多?”
回家后老张还是乖乖地按时吃药,但到了第三天,觉得胃有灼热的感觉,吃了止痛药,胃却更疼了,而且大便是黑色的。于是紧急到附近小医院看他熟悉的医生,证实是十二指肠溃疡。后来老张决定在一家小医院治疗他的十二指肠溃疡,因为他觉得,至少这里的医生会多给他一点时间。
事实
病人在病痛的时候只希望看到诚恳的医务人员,希望看到他们的脸部表情、眼神、肢体语言、语气都透露着关切,让病人感觉有依靠,此时心绪得到的平静、放松,对所谓的自我提升免疫力,比一针一万元的名药更有效,相信这是人人都有切身体会的。
但一般人遇到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多半的情形是,进到诊室,医生微微向你点个头,然后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一边问话一边打计算机,偶尔看看病人不舒服的地方,几分钟后,病人就被请出诊室,连椅子都还没坐热。
名医看诊曾被病人戏言为“酷刑时间”,对医生、对病人而言都是如此。医生看诊多按规定以3小时为一节,平均大约要看60位病人,每人花6分钟,但名医、专家至少要看100位以上的病人,否则不够“排场”,因此再平均下来,恐怕每位病人只能均分到3分钟时间。
就算这位医生没有名医的心理,但看诊时要同时面对病人的询问、家属的询问、电话的咨询,在这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下,名医以平均每人3分多钟的快速度,“解决”掉60位病人,也要将近4个小时了。
然而对政商名流,就不是如此了。在医院高层的“嘱咐”之下,医生一定得仔细地问诊、下判断,以免砸了医院的招牌。对很多医生来讲,或许也是种无可奈何吧?
你要有的高医Q
当病人三分钟后就被请出诊室时,或许可以“阿Q”地告诉自己:“也许是因为我的病情不严重,所以才会这么简单就看完了!”但是亲爱的病人们,如果你的疾病不严重、不困难,有必要花时间、花钱、受气,非得找名医看病不可吗?前面说过,受过专业训练、通过考试的医生,个个都有能力为你治疗啊!
况且,一位医生在诊室看诊时,若病人多、场面混乱,在叮嘱病人时,难免会产生很多误解。病人在身体不适、意识不清的情况下,理解力也差,往往会误会医生的话,不是误解药剂的用量及用法,就是误解医生的诊断。那么,在“非得找名医”的情形下产生这些误解的通病,该由谁负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