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国家的大事,没有一件不在他的洞察之内,在需要他说话的时候,他从来不会逃避。当时的南朝皇帝经常派人到他的居所请教,甚至许多国家大事,最终也是由他拍板,因此他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山中宰相。这一类人物,虽然名义上隐居,但是他们的心始终没有处于隐居的状态,出世的生活,只是他们入世的一种方式而已。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隐士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自由生活的境界。
魏晋时期,另一些人的隐居,却完全属于“吊起来卖”,拿隐居来自我炒作,把隐居当作一种求高官的手段。这种现象在世家大族子弟中尤其突出,本来啥本事都没有的人,却因为隐居的生活方式身价大涨,当统治者受到蛊惑,给予他所满意的高官厚禄后,他就自然结束隐居生活。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类人经常故意说要隐居,以要挟统治者给予自己更大的权力,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待价而沽。
当然,比起这样的功利来,也有一些人的隐居,完全是出于无奈。这一类人选择归隐,其实是对现实政权的一种反抗,比如竹林七贤的隐居,动因就是对当时政治高压政策的不满。同样的,在曹魏时期,也有许多知识分子为了表达对汉朝的怀念选择离开,但即使远离政治,他们依然关心国家的前景。相比于这些隐居方式,陶渊明的隐居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一是因为他隐居原因的别具一格,二是来自于这种风行的隐居文化。
二 五柳先生
陶渊明是东晋哀帝时代生人,他生活的年代,东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虽然许多史料上说他出身低微,属于破落的官宦家庭,但是他同样有一个了不起的祖先——曾祖父陶侃。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对东晋的建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侃当时任大司马一职,都督八州军事。这个职务周瑜在三国里也做过,而陶侃之于东晋政府的意义,绝不亚于三国周瑜对孙权的重要性。他负责镇守的荆州地区是当时东晋政府抵抗北方五胡的前线,属于东晋的生命线,在这个职务上,陶侃战功卓著,多次击败北方强敌的进犯,且在当地招募流民,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东晋能够在内部矛盾重重的状况下迅速稳定局面,避免被北方政权灭亡,陶侃是有大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