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我无法对你不残酷(33)

孩子,我无法对你不残酷 作者:意林图书


诚实是一种能力

李 彬

诚实是一种能力。适度的管教,好比对这棵能力之树的施肥浇水、修枝剪叶。

女儿果果最好的朋友叫汪卓然——同班同学,高矮力气差不多,互不侵犯又惺惺相惜,故成为好朋友。

去年暑假,果果懂得了打电话,有一天竟然一个电话打到“最好朋友”的爸爸那里,要求和汪卓然见面。双方家长一沟通,觉得这是加深友谊的好机会,我和果果妈就欣然将果果送了过去。

几天之后,果果妈在大街上碰到汪卓然外婆,聊到孩子的事,才知道那天两个孩子不仅没有加深友谊,反而“狠狠地打了一架”。

果果妈问了问详情,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孩子的好机会。

那天晚上,果果发现家里的氛围很不轻松。吃过饭爸爸妈妈就严肃地坐在沙发上,然后叫她站过去,问道:果果,最近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

果果紧张起来,开始支支吾吾,说有一次推了城城弟弟一下。我们继续鼓励她:再想一想?事情做错了没关系,但小孩子必须要诚实。果果依然摇头。然后我们向她指出了和“最好的朋友”打架的事。

果果满脸通红,向我们讲述了事情的缘由:两个好朋友在家里玩得差不多了,于是手拉手去到小区的花园,却在花园里发生了“价值观的冲突”:汪卓然要去摘花,果果坚决不许;一个要达到目的,一个要“捍卫正义”,于是拉拉扯扯,拳来脚往,哇哇大哭。

在我们审视的目光下,果果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又感到很委屈:“是她要去摘花,我是去拦她的!”我说:“果果,你爱护花草这一点做得很对。不过哪怕是为了正确的目的,也不要使用错误的手段。”果果妈接着说:“更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上果果撒谎了,对于撒谎的孩子,该怎么惩罚呢?”

“打手心。”果果记得不久以前,爸爸妈妈正式告诉过她,要用“打手心”惩罚不诚实的孩子。果果妈问:“撒谎错了吗?要不要向爸爸妈妈认错?”果果害怕地哭

了起来:“我错了妈妈。”“错了就要接受惩罚。”我严肃地说,然后拿过一根小木棍,看着果果的手心,咬咬牙狠狠地打了下去。

果果哭得昏天黑地,那真是一场罕见的伤心,像所有委屈的孩子、无助的心灵一样……我们很心疼,很不忍心,却又明白这是此时此刻唯一真正爱她的方式。

我们拥抱了她:以后不要再撒谎了好吗?果果很用力地点头,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含着眼泪的点头。

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后来果果又经历过两次被打手心的事情,不过再也不是因为撒谎的原因。每次“事情搞砸了”,她发现只要坦白承认,结果不过是爸爸妈妈和颜悦色的批评,并鼓励她下次做对;一旦撒谎,结果就不但是打手心,更难受的是自己的处境,仿佛突然间被置于需要一个人承担责任的旷野。诚实是不容易的,但经历这次管教后,果果开始发现,原来诚实才让自己更加轻松。

教养箴言:诚实是一种能力,正如很多好的品格都是一种从小被训练的能力一样。适度的管教,好比对这棵能力之树的施肥浇水、修枝剪叶。而父母正是孩子能力之树的园丁,需要尽到管理孩子品格花园的责任。

管与教的安全地带

杜布森

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要培植言听计从的小机器人,而是依其生来具有的本质,慢慢将之塑造为成熟、负责、有敬畏的成人。

在凡事讲求宽容的20世纪五十年代,出版了一本教养子女的书,名叫《两岁到五岁的孩子》,其中包括一篇路瑟·伍德博士所写的文章,内容大致是:

当你那学龄前的孩子骂你是“王八蛋”或威胁要把你踢出去时,你要怎么办?责备他、处罚他,或沉着以对?伍德博士建议,最好又最迅速的策略,就是体谅。等幼童的敌意消失了,破坏的意图也会跟着不见,其本能的爱心与柔情就有机会萌芽生长。一旦孩子到了六七岁,父母就可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已够大了,不应该再向父母出言不逊。

他接着又奉劝做父母的要有心理准备,以应付外来的苛责。他说:“但这策略需要宽广的心胸和相当的冷静自制,特别当亲戚朋友向你表示不以为然,并警告你这样会养出撒野的孩子时。”

伍德博士所推荐的这种消极方式,我非常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亲戚朋友可说得一点儿也不错:你会养出撒野的孩子——而且可能一屋子都是!它意味着父母将在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教导他们尊重权威的年岁袖手旁观。

我深信孩童是照他们所领受的教导而学习并发展的,因此父母的任务是“教化”他们,使他们懂得礼貌及道德标准,行为得体。如果希望孩子具备和善、可亲、感恩的特质,那么这些美德就须灌输到其心思意念中——而不只是一厢情愿的期待。

简而言之,遗传并不能使孩子天生具有合宜的态度,我们必须替他们奠立品格的根基。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极度权威与纵容松散的育儿方式中作选择。事实上,这两种极端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在极度权威的那一端,孩童处处受到压制,饱受屈辱之苦,时时活在恐惧之中,也不能自己做什么决定。于是在他的性格上会留下“惯于倚赖——积怨在心——愤怒”的轨迹,到了青少年时期,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叛逆行为。

另一极端,因为缺乏权威的引导,孩子从童稚之龄就凡事自己做主,他以为世界都是绕着他团团转的。他往往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出极度的鄙夷轻蔑,并且最终导致缺乏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

最健康的管教子女方式,是介于这两极中间的安全地段。如何在这两极中找出中庸之道?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有时会表现得愚蠢、懒惰、自私,甚至还会粗暴无礼,但这都正常。

我的重点是: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要培植言听计从的小机器人,而是依其生来具有的本质,慢慢将之塑造为成熟、负责、有敬畏的成人。这是一个长达二十年之久的过程,其中时有进展、挫折、成功与失败。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幼稚开始转化为成熟,以前所栽种的开始滋长为嫩绿的新芽。

这其中,培养孩子心存敬畏很重要,你必须意识到:

第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奠立了他对所接触的任何形式的权威的基本态度。举例来说,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哪个学生在家中被容许目无尊长——因为他们在家中的态度会直接带到教室来。

第二,如果你希望儿女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仍接受你的价值观,你就得在他们年幼时表现得值得他们尊敬。比如诚实,信守承诺,尊重配偶,为孩子的行为立界限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