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情况是不能直接找到办事的关系人、而必须托朋友找朋友。因为事情很急、很多人想到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花钱解决。可是、直接送钱给办事的人、那是没有门的、一般情况下送不出去。你把钱送给直接办事的人、他跟你不熟、不知道你的动机、收你的钱等于给自己找麻烦、他会觉得收的可能不是钱、而是炸弹。
有了被委托人(或中间人)的牵线搭桥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被委托人(或中间人)跟那个直接管这件事的人关系非同一般、彼此互相信任、就有可能产生信任的延续、在委托人和直接管这件事的人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一个日常社会关系被政治化的社会里、信用、信任尤其重要、足以抵消陌生人之间越来越强的心理戒备。为什么说朋友之间好办事?因为彼此不仅可以把事情变成一种责任、还可以是一种互相需要。
被委托人(或中间人)之所以愿意帮你这个忙、一是买你的面子、二是自我预判要找的那个人会买他的面子。还有、就是事成之后你不仅要感谢那个最终替你办了事的人、还要感谢被委托人(或中间人)、只有这样、你才叫会做人。下次有了什么事、还可以去求他们。当然、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除此之外你还欠了人家的人情、下次轮到他有什么事求到你、你得不遗余力地偿还这个人情。
奇怪的是、很多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或称白道和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很多人也在托关系、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到处有关系、证明自己吃得开、混得不错、得到的是一种精神满足;第二、在以前的应酬中、人情已经做出去了、债务债权关系盘根错节、大家都不想清算、而是一有机会就让它更加复杂化、因为关系总是在进一步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往来中加深的。所以、还人情不是简单的扯平、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深感情、再这样往来几次、关系就会“铁”起来。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一般情况下、一件事最好只有一个被委托人、如果那件事相当复杂、或者你感到最初的被委托人搞不掂、通过关系找到了更合适的被委托人、这时最好把新情况告诉最初的被委托人。
为什么要这样来做呢?
因为最终直接经办这件事的人、见张三李四都来找他、可能会怪你把事情搞复杂了、反而有了顾忌、甚至不愿意帮忙;其次、如果张三李四互相知道你还委托了别人、彼此的责任心就会减弱、对办成那件事会很不利;还有一点、就是最后事情办成了、你不知道到底是谁的功劳、你不知道到底应该感谢谁。要是那个也出了力却没有被感谢的人、肯定会觉得你太不懂规矩、说不定还会把你列入从此不相往来的“黑名单”、甚至到处说你的不是。如果两个人都感谢、无疑加大了你的成本、豆腐弄成肉价、性价比太低、长此以往、你的负担会很重。
举一下《青瓷》中的例子。张仲平做生意的时候就经常托关系、比如后来跟他成为铁哥们儿刘永健、一开始并不怎么搭理他、直到张仲平找到他的大学同学、刘永健的上级老班长、让刘永健给予关照、两个人的关系才慢慢有起色。有意思的是、后来刘永健又受张仲平之托、又帮他发展了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颜若水的关系。但在怎样把事情委托出去的时候、张仲平给老班长、刘永健和颜若水他们分配的事项、是有明确界定的、铁路公安、各管一段、决不会让他们打乱仗。
《红袖》中的柳絮也在做生意时托人拉过关系。她为了和武扬见上一面、不惜打“飞的”去北京、请回在那里学习的曹洪波。后来又是曹洪波帮她联络上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郭敦淳。
插播一下广告:张仲平和柳絮是处理上述复杂的官商关系的高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那两本书来慢慢看看。
总之、通过托关系、就可以将需求信息、附带成本支付意愿播散开来、以求寻找到最合适的被委托人(或中间人)人选。这个过程或行为类似于结网或撒网、所以、关系网的“网”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托”的机制、正是“托”才造成了网状的传递。有人做过统计、说一个普通人平均的传递规模可以达到几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
对这种说法、我不知道是该敬畏还是该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