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NO.2本质--正确认识留学申请(8)

太傻十日谈 作者:陶谦


我点点头:“这个是很让人沮丧的话题,我确实知道美国某些院校的招生筛选只流于形式。在筛选申请人的问题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程序。但最常见的做法是:把所有申请人的申请表放在一起,招生委员会的成员围成一圈,先把明显最具竞争力的申请者挑出来,然后把比较有竞争力的申请者挑出来。一般来说,经过这两次筛选而保留下来的人数充其量只占申请者总数的1/10,但这个数量就已经远远超出预定的招生名额了,一般学校会按照预计招生人数的2―3倍确定这个数量。在这两步筛选中,肯定没有人会去看文书。在你入围之后,如果教授希望对你有深入的了解,才去看你的文书。中国90%以上的申请者,就是在这申请的第一步被筛选出局的,而被筛选出局的材料也不会马上丢掉,因为未来会有至少一半的人拒掉offer,连waitinglist上都挑不出合适的人的时候,才会到那些材料中挑选。反正,申请材料,你要是等着别人慧眼识珠,是肯定没戏的。最关键的是,大部分申请人的材料,就算到了被教授看这一步了,也不一定被看作是颗珠。”

太傻点头赞同:“其实,既然你知道PS本身没有多大价值的,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呢 ”

“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呀。但是,除此之外,中国学生能做的事情又有多少呢 ”我有些心灰意冷,这也是每一个申请者心中的痛。

“真的没有选择吗 ”太傻把声音提高了一些,“其实,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但是,因为中国的申请者们都习惯了去模仿,去照猫画虎,所以,有很多本来更值得好好去做的事情,却被忽略了,真让人惋惜。如果要究其根本,还是我们上次提出的问题,申请者要学会正视自己,学会反思,学会去思考问题的核心价值。其实,这些情况你不但知道,而且很久以前就知道了。虽然你的认识还不系统,不完整,但是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你不愿意去相信这些,甚至在内心深处逃避这些。你不愿意去做那些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因为那似乎太冒险了。你更愿意做他人都在做的事情,并且告诉自己,这样做肯定没错,而且我肯定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是这样吗 ”

冷汗从我的背后又一次冒出。和太傻谈话,我占不到一点点优势,以前我习以为常的教导人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必须不断地去面对尖锐的质疑,也许这就是和高手对话的感觉吧。

我点点头:“是的,我确实在逃避。我曾经想做很多事情,可最终都没有做。我曾经颇为自得的‘完美留学计划’,无非是比别人花的力气更多,细节做得更为考究。但是与别人的留学计划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不管我的PS写得有多好,最终还是没有进入教授的视野。对了,太傻,要是你面对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呢,你愿意用去尝试新的方法吗 ”

太傻凝视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也许并不需要尝试什么新的方法。留学还有什么新方法吗?其实每个人要做的都很简单,把真正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关键是,你必须明白什么才是留学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回答说:“你的意思是,文书、PS、推荐信,根本不用花那么多时间,而要把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对吗?那么,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指什么呢?我承认,在所谓的留学文书上花时间是没有意义,但是,难道还有什么它有价值的事情吗 ”

太傻点点头:“不但有,而且有很多。这些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其实你自己完全能分析出来。其实,我们刚才的谈话已经触及留学申请的核心――营销。设想一下,你面前摆着好几种药,其品牌的市场认同度都差不多,你对那几种药的了解程度也差不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去挑选它们 ”

我回答道:“我会看包装上的药效说明,以此来判断哪种药最对症。”

“对,就是这样,你会看药效说明。但是,你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把包装打开,详细研究里面的说明书,对吗?你刚才说,我们整理的材料,最有可能被教授或者招生委员会看到的,是简历,还有申请表,那你为什么不在那些东西上下功夫,却要在文书――也可以叫作‘产品说明书’上下功夫呢?在这种环节中,‘产品说明书’未必有人仔细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