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本·伯南克连任美联储主席,开始其第二个四年任期。虽然共和党出身的技术型官员伯南克这次得以连任,但这并不一定就是表现了奥巴马民主党阵营在排兵布阵上的宽大胸怀,而是伯南克团队向海内外证实了他们在大萧条问题上扎实的研究功底和顶着当初国内外对他能力“怀疑”的巨大压力,坚持走自己的“救市”之道,才使今天美国经济终于摆脱“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而开始出现令人振奋的回暖局势,也就是这一“实力”奠定了伯南克连任美联储主席的基础。奥巴马当然不愿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再起用新人而造成市场混乱。
伯南克“独特”的救市理念,在笔者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首先,将自己的诊断结果明确地公布于世,一改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擅长的以投放“烟幕弹”来施展个人智慧的做法。尽管一开始大多数人对他的“金融加速器”理论不屑一顾,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但是,他通过迅速降息为“流动性注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及对金融机构和大企业采取强有力的剥离有毒资产的措施等做法,在成果逐步显现后,人们开始慢慢体会出了其中的“智慧”。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政府也意识到,危机后流动性短缺对本国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动用了大量的国家财政资源向岌岌可危的银行注入了流动性。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由于顾及救市所可能带来的今后“道德风险”恶化的问题,所以,它们非常强调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的改善问题,于是,导致大量非金融机构“去”负债的行为(也就是企业放弃融资拼命还债的现象)。而银行由于“新增资产”运作的余地越来越小(因为资金贷不出去),另一方面,“存量资产”又因为资产价格的严重破坏在不断缩水,结果造成政府的救市行为因为“不及时、不彻底”而失去了效果。最终,导致财政赤字不断膨胀,银行赢利水平一点儿都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善。而伯南克团队则充分认识到了这种“资产负债表”的杀伤力——通过降息减少“负债”的压力,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剥离有毒资产计划的实施,去改善机构和企业的“资产”质量,双剑齐下,使得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实质性的“优化”转变。
其次,强调团队和科学的货币政策管理方法,缓解由于缺乏类似格林斯潘的个人魅力所带来的货币政策的“信赖”问题。尽管这种做法缺乏灵活性,对事件的反应能力稍微慢一些,但是,齐心协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决策作风已经被美国社会上下和海外同人所接受和赞许。尤其是伯南克团队所表现出来的实实在在、尊重科学的货币政策运作方式,这在 “通缩”面前能起到让人们渐渐看清方向、坚定信念的镇定作用,但这一“集体决策”的风格在经济过热的时代也可能会因为延误遏制泡沫的最佳时机而事后被人怀疑和指责。
最后,处理流动性危机,不能把货币政策僵硬地锁定在危机前的钉住通胀的目标上。伯南克团队清楚地意识到流动性危机给市场带来了严重的价格破坏作用,导致人们财富效应的缩水和债务负担的加重,也导致了企业对创造利润的悲观预期和生产积极性丧失的不良后果。钉住通胀虽然在经济稳定甚至过热时期有利于市场共同预期的形成,起到降低货币政策成本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处于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如果政府还恪守钉住通胀目标的做法,人们就会根据政府向市场已投放的流动性规模来判断通胀形成的程度。所以,很有可能在没有修复市场价格功能、没有改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的格局下,人们就开始担心货币政策的限度已经来临,流动性注入的行为即将停止。于是,更多资不抵债的企业就不会愿意投资,而通过不断变卖自己的核心资产来提高自身的流动性,结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就会越来越糟,企业的赢利能力越来越弱,重蹈日本救市无效的覆辙。本来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价格修复的效果(危机修复时期,价格上涨并不代表通胀形成),可是,人们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悲观预期会使得经济通缩的程度变得越来越严重!不管怎样,我们看到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不再打算变卖欧宝品牌这一核心资产来维持自身流动性,这再次证明了伯南克向市场投入流动性的做法产生了积极效果。如果当初市场认为伯南克团队更关心通胀问题的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其发展战略。事实上,伯南克本身一直是推崇美国钉住通胀目标实施的代表人物,但是,这次他看清了流动性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日本案例是他坚定这一信念的重要依据。
当然,伯南克目前的成功并不等于他的这种作风和货币政策的运营模式今后能够摆脱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如果新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尽快确立的话,美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所修复的资产负债表又会因为实体经济无法带来利润和财富增加的空间而恶化。于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泡沫不断膨胀。这种不能伴随经济增长的“资产通胀”现象会让伯南克目前的货币政策黯然失效,也可能会因为向世界输出庞大的流动性而使得其他国家经济复苏和经济稳定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