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犹太小子勇闯华尔街(1)

让世界为你打工 作者:李娟


 

美利坚,我来了

1908年的一天清晨,纽约港似乎比平时更加繁忙,因为这一天预计将有23条船靠港。嘈杂声、脚夫的叫号声、汽船靠岸的鸣笛声混作一团,整整一天笼罩着这个西半球最大的港口。傍晚时分,一艘老旧的汽轮仿佛姗姗来迟的舞客,伴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驶入港口。

这艘汽轮名叫安布里亚号,已经在这条航线上服役了数十年。它花了整整十天才横跨大西洋,从英国的利物浦港来到这里。船靠岸后,疲惫的乘客们强打精神,拎着行李缓慢而有序地从船上走下来。

在这群乘客中,有个名叫莉薇·施瓦茨的犹太女人。她生于波兰,虽然很年轻,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拉扯着三个孩子,艰难地顺着梯子从甲板走上码头。这时,或许是因为过于疲惫,三岁的女儿埃塔摔了一跤。施瓦茨女士赶紧上前扶起女儿,温柔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别哭,亲爱的,我们马上就要见到爸爸了。”

埃塔的爸爸名叫菲利普·卡利卡,也是来自波兰的犹太人。在那个时代,“波兰”只是个地区概念,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现在波兰领土的大部分在那时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卡利卡早年曾经在沙俄军队中服役,并在那时结识了施瓦茨女士。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卡利卡不顾自己在家乡已经订婚,毅然和施瓦茨女士结为伉俪,两人在华沙西北方向不远的一个犹太人村庄中定居了下来。

新生活的开始令人憧憬,但当时的年景实在是不太平。1890年,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正式下野,他留下的政治魔方太复杂了,德意志帝国中再没人能玩得转。而德皇威廉二世被怀疑是个精神病人,其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才能显然让人不敢恭维,他不仅在“摩洛哥危机”中莽撞地引起了英国人的戒心,还在巴尔干问题上屡屡偏向奥匈帝国,导致本来与德国有几代姻亲关系的俄国相当不爽,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大打出手。如果两国开战,夹在中间的波兰将在一夜之间化为人间地狱,无论哪边获胜,生活在波兰的犹太人都将成为残酷战争的牺牲品,成为那些野蛮士兵的发泄工具。

与此同时,远东传来战报,俄国在亚洲被弹丸小国——日本打得丢盔弃甲,已经忍无可忍的俄国工人阶级开始暴动,剑锋直指腐朽残暴的罗曼诺夫王朝,红色革命的潮流似乎已经势不可挡。但在当时,谁也搞不清卡尔·马克思的学说到底是上帝的箴言,还是撒旦的诅咒,也搞不清列宁到底是伟大的人类导师,还是龌龊的德国间谍,因此没人知道即将经历革命的俄国将何去何从,身为俄国公民的卡利卡夫妇,自然也为此忧心忡忡。

站在两大火药桶中间,想过太平日子是不大可能了。于是,卡利卡先生决定背井离乡,前往远离战乱的美国求生。经历一番打拼之后,他在美国站住了脚,这才把妻子和三个孩子一起接来。刚到美国的施瓦茨女士,虽然因旅途劳顿而身心俱疲,口袋里也只剩下可怜的1美元50美分,但是对于和平生活的憧憬和对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支撑着她一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片和平的净土,来到深爱的丈夫身边。

白手起家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犹太民族特有的勤劳、睿智与坚强在卡利卡夫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使得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一路从无到有,蒸蒸日上。1919年,他们在布鲁克林的本森赫斯特买下了一幢大房子。1926年,卡利卡先生建立了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赚了不少钱,后来还投资了一家酒店和一座农场。每个子女高中毕业的时候,他都以资助其出国旅游作为奖励。

然而此后不久,一向和平繁荣的美国也笼上了厚厚的乌云。自1929年起,美国进入了不堪回首的“大萧条”时期,国民经济一片混乱,富人们辞退家仆,工厂主关门歇业,企业家撤回投资,流落街头的失业者在全美各地随处可见,平均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对于这场危机,美联储不得不对在一战后为重建国际金融体系而长期实行的通胀政策难辞其咎,而就在危机爆发的前夜,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掌门人本杰明·斯特朗驾鹤归西,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立即加紧抢班夺权,美国金融此时已经完全失控。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股市崩溃了,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3亿美元的财富化为乌有。无数人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许多银行家眼见一生的积蓄灰飞烟灭,纷纷跳楼自杀。各地的银行门前也成了战场,前来挤兑的人像疯子一样往银行里闯,不堪重负的银行纷纷破产。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国家大事就先说到这,下面我们来看看卡利卡一家这几年的境况。说来奇怪,外界的萧条与混乱似乎对卡利卡一家毫无影响,服装厂的生意依旧红火(对了,公司的主要产品好像是黑色丧服,估计在当时销路不错)。1932年,家里还出了一件喜事,那就是女儿埃塔结婚了,男方名叫马克斯·韦尔,简称“迈克”,也是生于波兰的犹太人。这位迈克先生不仅牛高马大,而且精力充沛,非常健谈。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出身贵族”,但还是掩盖不了“家里很穷”这个事实。然而不知他给卡利卡先生吃了什么迷魂药,居然颇讨这位老丈人欢心。为了迎接新女婿,卡利卡先生甚至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为“卡利卡—韦尔公司”,瞧瞧,这叫什么?重视!倒插门儿的穷女婿能在老丈人面前混到这个份儿上,真够有水平的了。

埃塔与迈克结婚的次年年初,美国的处境还是没什么好转。胡佛总统不仅对危机应对不力,还频频在公众面前吹牛,后来武力镇压那些索要“补偿金”的一战老兵,更是臭到不能再臭的一步棋。很快,他玩不下去了,在焦头烂额中被一位残疾人抢走了位置。

残疾人?没错,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轮椅上的巨人刚一上任,就以惊人的魄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奄奄一息的金融业成了他整顿的第一个目标。1933年3月9日,在搞定了国会中那些保守的反对者之后,《紧急银行法》出台,罗斯福用“弃卒保车”的办法保住了一部分银行,初步稳定了全国金融秩序。随后的若干法案也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美国社会逐渐走出了凋敝与恐慌,内战和国内法西斯势力崛起的苗头也被掐死在萌芽之中,这对后来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自不必言。

在整顿金融秩序的过程中,罗斯福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调查恶劣银行行为的所有影响”。他起用了一个名叫费迪南德·佩克拉的检察官掌管听证会。这位意大利裔的小个子,活脱脱一个盘问大师,具有三句话让人汗如雨下,五句话让人神经崩溃,十句话让人大小便失禁的恐怖技能。其整个职业生涯始终保持着八成以上的惊人胜诉率。很快,国民城市银行(花旗银行的前身)、大通银行先后栽在他的手里,摩根财团集体逃税、贩卖不良证券的事也被查了出来。这下好了,平日里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银行家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虽然佩克拉本人被银行家们骂作“小鬼子”,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背后有人撑腰呢?再说“行得正不怕影子歪”,小辫子被人抓住了只能自认倒霉,张牙舞爪、哭爹喊娘什么的都通通没用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