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另一篇文章中,更是开诚布公直言“大学是间坏公司”,让人读来畅快淋漓。
骂骂大学教育,品头论足一下教育体制,似乎也是某种时尚。当然,媒体,尤其是《新周刊》的声音是绝对值得尊重和叫好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都应该以做文盲为骄傲。至少,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随处可见,但文盲改变命运的案例却并不是那么多。
换句话说,我们不要犯低级错误,因为要泼洗澡水而把孩子也泼出去。否定或者说批评目前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否定读书;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恰恰相反,没有工作往往是没读更多的书或者没有认真地读好的书。
无论大学是一间好公司,还是一间坏公司,当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也就是“80后”和“70后”们,都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范本,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或许这并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而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有那么多需要改变命运的少年和家庭。
所以,能读书的时候,多读书,就多一份筹码。所谓开卷有益,无论读什么样的书,总是得益要多一些。这个道理,很多人往往走向社会才会深刻加以体会。在社会的金字塔中,越是处于顶层的,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和必要。
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张朝阳被当做IT产业明星一度被媒体所追捧,其中有个采访细节,张朝阳提到他每天至少浏览3本书。从书中获取知识,乃至事业发展的灵感,是很多人成功的秘诀。史玉柱在最艰苦的时候,就躲在小旅馆里看“红色革命”的书籍,并从中发展出巨人日后主要的战略战术模型。比尔·盖茨,即使在退休之后,每天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一周至少读5本书。因为他们所体会到的东西,正如千年前黄庭坚所说的那样:“一日不读书,味同嚼蜡;三日不读书,自觉面目可憎。”
读书,说简单点儿,既是功利的需要(社会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自我修养的需要(人格道德塑造的重要手段)。虽然季老更多地阐述了书籍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重要载体作用,但作为我们芸芸众生来说,书的作用非常实在——获取知识,成就自我。不是庸庸碌碌蝇营狗苟,而是优雅从容地活。
哪怕是最功利的说法,读书,仍旧是天下第一好事,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事业。
所以,最后我们不妨一起温习一下宋朝皇帝赵恒的著名《劝学篇》。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