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双重失恋的痛苦,让本就孤独的仓央嘉措更加内向,他开始将满腔思念化为诗歌,将它们散到民间。
然而,关上传说的大门,这也仅仅只是与“多情活佛”有关的传说之一。
但它却不是一个普通的传说。
它是仓央嘉措被人误会的起因之一。
事实上,在民间传说里,达娃卓玛和仁珍旺姆的名字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甚至在有的故事里,玛吉阿米也是和达娃卓玛和仁珍旺姆的名字同时出现的。从表面上来看,玛吉阿米,达娃卓玛,仁珍旺姆都曾与仓央嘉措有过情愫,仓央嘉措,似乎真的处处留情,处处被情感伤害。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拨开传说的云雾,这几位姑娘,她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还是仓央嘉措先后曾有过三个情人呢?
谜底,似乎就藏在仓央嘉措的某首诗歌之中:
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关于这首诗,道泉先生的汉语翻译,似乎比曾缄的版本更能向我们揭露某种谜题:
从东山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于道泉先生的原注:“未生娘”是藏文译音ma-skyes-a-ma一词,原为“少女”之意。
将两位先生的诗歌版本进行对比,我们很轻松地便能发现,这两个诗歌版本虽然一个格律严格,一个直白自由,但内容上完全一样。其中的区别是,曾缄先生把ma-skyes-a-ma意译为佳人,而于道泉先生却将其直译为“未生娘”。
然而,奇怪的是,ma-skyes-a-ma在藏文中却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更不是藏语中“少女”的常见表达方法。并且,于道泉先生也并没有将其直译成“少女”,而是谨慎保守地用直译的方法造出了一个很难理解的“未生娘”。于道泉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未生娘”是不是还隐含有其他的意思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未生娘”这个让人难以琢磨的词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其实发生了两种变化。
第一种变化是将“未生娘”改为“未嫁娘”,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还未出嫁的少女。而第二种变化则有趣得多。如果不用“未生娘”这样生硬的直译法,也不将其翻译为“少女”、“佳人”,而是直接采用音译的方式,会出现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