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羽翼未丰的永乐正是通过“中永通泰”这个联盟企业,增强了面对厂商时候的议价能力,竞争力大大提升。在永乐发展崭露头角时,陈晓就明确地表示过, 在扩张模式上,永乐和竞争对手不同。国美是全国点状扩张,苏宁采取分公司模式。永乐则尽可能吃透上海和江浙一块,形成块状布局,完全连锁的地域平台。永乐同意“中永通泰”划分的势力范围,可是当国美、苏宁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的时候,永乐却被“中永通泰”局限在上海以及周边。
而且虽然“中永通泰”的成员们,都是些成熟型的卖场,但是从2004年的销售额可以看出, 它们同国美、苏宁等相比较而言相距甚远。如孙一丁所言,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门槛已经逐步形成,区域性连锁已经失去了向全国扩张的先机,第一名赚钱,第二名可能不亏钱,第三名肯定不赚钱,第四名只会彻底亏钱。
被桎梏在上海及其周边的永乐,虽然号称占据了上海的销售市场的50%~60%,上海家电市场之大,号称一个城市的销售额抵得过一些家电连锁的一年的销售额,但是“永乐不可能长时间独霸上海这么重要的一个市场,国美不会允许,苏宁不会允许,后来的百思买也不会允许。”业内人士评价道。
国内家电零售巨头们的大规模扩张,也透漏出,一个成功的企业若是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的巨头们不会允许,只有把战场扩大到全国范围内,要么赶上,要么被淘汰。永乐不会坐以待毙,可是如果它要做全国级别的连锁,同“中永通泰”内部成员形成冲突也不可避免,在积极谋求了境外投资者,并在获得境外投资者的支持后,永乐开始扩展永乐王朝的版图。
2003年10月,永乐进入广州,而进入广州的途径正是用5000万人民币收购了广州东泽电器,广东东泽电器正是“中永通泰”的成员。同时转战河南,也是通过收购“中永通泰”的成员——河南通利。2004年7月,永乐又再次以同样的方式组建了成百永乐生活电器公司,而成百也属于“中永通泰”成员。最后除了倒戈五星电器的青岛雅泰外,只有大中电器没有被永乐收购,至此,“中永通泰”这个区域性的家电连锁联盟名存实亡。
而永乐的高层回应为什么没有吃掉大中时表示,北京大中电器太庞大了,一口吃不下。
正是意识到了大中电器的庞大,所以永乐在面对同摩根士丹利对赌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和大中的合作而不是成为敌手。
永乐同大中选择合并之路,最初的愿景不过是在南北区域上实行优势互补,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布局上完成了区域连锁向全国家电连锁的转变,同时把两个最大的家电市场50%的份额牢牢地抓在手里,这样,永乐对赌成功,大中顺利上市,可谓是双赢之举。 而永乐和大中,排行第三第四的联合,很有可能整合后的整体水平要超过第一第二,重新划定家电市场的版图。
2006年4月,张大中出席了北京大中电器和上海永乐电器(中国)电器销售公司实现股权合并的新闻发布会,成为大中和永乐订婚的第一步。陈晓显然是看好永乐和大中的婚姻的,因为他曾经说过“永乐大中合并后,销售额在250亿~300亿,将和国美、苏宁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是按照人们预想那般美好,首先大中绯闻不断,先后同国美、百思买等机构接触,而永乐似乎霉运不断,最初是摩根士丹利发表针对中国永乐的负面评价报告。而中国永乐的财务投资者和上市保荐人摩根士丹利,迫不及待地兑现脱身,中国永乐股价在6个交易日内下跌40%。屋漏偏逢连阴雨,因为永乐同大中是两个个性极强的区域性连锁,由于缺乏必要的磨合和沟通,两家的员工冲突不断。
面对股价跳水,陈晓给出的答案是“主要是合并之前4.30港元的价格太高了,目前是在回调。”就在大家以为大中和永乐还有合作的空间的时候,2006年7月25日,陈晓出现在国美、永乐合并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晓先生将出任国美和永乐合并后新公司的CEO”,此时距离永乐、大中在香港宣布两家公司股权合并只有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