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节:争锋的焦点和实质(9)

大国医改 作者:朱幼棣


其实,不单单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医生,比如,农民工的人格、收入等等,同样也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尊重农民工人格、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往往首先是包工头和业主。

现在,一些人把卫生部长称为中国“总医院”的院长。在“收入上”尊重医生,从常理推断,应该是指医院的管理层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显然,陈部长是另有所指。

社会学者的调查证实,现在,“患者们不仅要‘支持’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还要直接为医生们的钱包作贡献”(包胜勇《药费为什么这么高——当前我国城市药品流通的社会学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这还“尊重”得不够么?如果不是指广大患者及其家庭,那又是谁呢?

李教授算过没有,收入受到尊重的“医生”,靠国家财政,而不是用医疗服务去获得报酬的话,每年需要国家财政多少?纳税人多少钱才能养得起、养得好?

另一个问题是,真有本事医术高服务好的医生,还要人去养吗?“养”字对他们,实在是人格上最大的不尊重。

李玲教授可能没有计算过,国家财政需要多少投入。我粗略作过一个估计,按人均总费用总额10万元计,如果除去办公、差旅费等等费用,再扣除养老金、失业保证金、医保以及住房公积金,实际上每月能领到的工资约不会超过4000元,这对全国医务人员的平均工资来说并不很高。按这样的低水平,400多万公立医院医院的医务和技术人员计财政投入约4000多亿元。再加上医院开办运营的日常费用,设备购置、基建和房屋维修、水电费,以及数百万离退休人员,没有三四千亿恐怕也难。这样算起来,政府财政“养医”每年需8000亿元,平均摊到每个纳税人(包括孩子)要掏600多元钱,唯此,公立医院大致可以回归“公益性”了。当然,药费、住院费、检查费还要自付,只是使医院医生保持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不再从中谋利罢了。

国家财政有这个能力?还有,这值得么?

写了这么几行后,心情并不舒畅。

我知道,可能会冒犯好多人,包括一些我所敬仰的大夫,这些文字也使他们不快。生存会使人变得迟钝麻木,黑暗和无奈又会使闪烁的思想火花一次次熄灭。环境在逼人就范的时候,你就无法揭露它。

和中国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医疗卫生的改革是一种体制和制度性的改革。原有体制性的种种力量,无论如何都会影响专家学者的心智。制度思考的独立性和个体自主性,需要我们换位,考虑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通过改革切实得到维护。这种选择需要正义,考验一个人的胆识和勇气。

没有标准答案,对同一个命题人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但如用身份掩饰什么,成为特定“潜在群体”的代言,而群体又需要维持原来强势的利益边界,对这样的学者专家,我们就很难进行知识、学术或者道德层面上的比较和判断。

一天晚上,打开电视机,“美女教授”李玲在深圳卫视做医改的专题节目。她接受采访时话语急促,几乎是一气呵成,说感冒从不花一分钱喝开水,到CT、核磁共振都在合理治疗范围内。

“嗡”的一响,我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揉揉眼睛,她仍在银屏上不绝滔滔,听得真真切。

我想,是不是教授一时兴起,控制不住,说漏了嘴?当晚,上网查了查,类似或相同的话,她在不同的地方说过多次,后来在香港凤凰卫视做名家讲谈节目时,又重复了类似的话。

分辨真理或歪理,其实不需要高深的学问,也无需有无博士之类的文凭,或教授的头衔职称,而凭的是良心或良知。无需饶舌——只要查查卫生部有用药手册和治疗规范,还有单病种付费的结算方法,就已经足够。

李玲这个歪理的基础是医患“信息高度不对称”,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病人完全不懂得自己的病,可以任凭医生乱用药、滥检查。如果对大病、重病、疑难杂症,也许有这个问题。对于一些感冒之类的小病,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你不能把百姓当成傻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