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节:公立医院:隐忍不言的难与痛(13)

大国医改 作者:朱幼棣


想多说两句。西方现代大学,往往与教会等社会组织有关,先有神学院,再有文学院、医院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和工程学院。有的大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都在文学院内。读几年文科,也可转入医科。

又如协和医科大学和医院,是中国最高的医学科研和教育学府。协和诞生和成长的历史,是20世纪期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一个传奇。那时的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十分落后,但却奇迹般建立起了协和这样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学术教育机构。

协和最早是由美国教会创办,但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开拓,与洛克菲勒有关,得力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雄厚财力。在石油、房地产经营上发财,与在一些领域留名,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并不矛盾。洛克菲勒决定在中国建立协和医学院以后,延揽欧美一流的医学教育人才,这其中包括了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人才。协和医学院从建立开始就立足源于欧洲、完善于北美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医学院教育。不管是办学方针还是管理体系,协和实际上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医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协和确定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豫王府兴建新的办公教学楼。洛克菲勒基金会为此不惜重金购买地皮,从国外运进建筑材料和各种先进的医学设备。为此,基金会请来了当时世界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经过实地考察,设计师在豫王府华美建筑的基础上,建起了中西合璧、用料考究、设施完善的协和建筑群,与周边的环境十分协调。到1919年,所花费的各种资金已经达到了750万美元。如今,我们漫步在北京王府井商业街,还可以看到曾与协和密切相关的一所大教堂。

当时中国虽然国力不足,但在对外开放上却自有一种大国的气度,对于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文明持积极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对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投资建立协和医学院,当时政府基本没有干涉。投资者和建设者有极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可以完全自主地确立医学院的办学方针、管理办法等各项事务。在创办协和医学院这件事上,中外双方的合作态度非常积极。投资的外方,志在创办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机构,没有提出任何其他的附加政治和经济条件。而中国政府方面,则基本不予干涉,放手让投资者去做事,因为办医院,说到底是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好事。

几年前,北京协和医院向公众展出其1921年建院以来的优秀病历,其中不乏诸多名人病历,如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张学良、宋氏三姐妹等历史名人的病案。这些发黄的老病历具有医学、文化、历史等多重价值,堪称“活着的历史”,令人叹为观止。据介绍,协和医院建院90多年来的所有病历从未销毁,至今已达到240余万册。在这次展览中,分“优秀点评”、“错误分析”、“大家风范”,共三大类。除了对不正确的病历书写进行公布外,还展示了历史上著名医学家书写的病历。一些专家书写的病历本身就像医学著作,对患者的观察、其他专家的分析研究,甚至患者家属的病史也要工整地书写上去。无论对待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贵族,协和都一视同仁。甚至现在,这些老病历依然是协和医科大学的教学范本。

协和医院的病历展览时,人们对医学专家的高尚医德和科学精神,特别是解放前的一些医学专家对待撰写病历的“惊人的认真”,感到折服。

这些病历中,有记录张学良1931年到协和医院看病的情况,有宋庆龄和蒋介石的病历记录,还有几页病历上详细记录了中国第一例连体分离手术。1956年,一起生活了68年的连体兄弟在协和医院被成功分离,其中一位活到了77岁。1974年的一天,一位被机器碾断左脚的南斯拉夫海员,在协和医院成功接受了断肢再植手术。

在梁启超的病历上,除了当时医生的诊断外,还附加了其后社会的舆论、媒体上对手术的评说,以及梁启超本人就本次手术写的信。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患尿血症住进协和。经透视,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瘤,遂予以手术割除。术后解剖此肾,果见有一大如樱桃的黑点,但不是癌症。社会上流传的说法是:医生由于判断失误,竟将健康的肾切去。一时间,舆论哗然,西医成为众矢之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