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2008年雪灾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作者:王国乡


2 "不感恩事件"凸显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困惑

这里所说的道德实践困惑是指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在应用于实践中时,因其与现实生活的冲突或矛盾而引起公众怀疑或反思的情况。根据"不感恩事件"引发的道德争议,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在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道德困惑。以下将其概括为九个方面。

国人道德实践困惑之一:刘吉桂收费救人是否为道德行为?

不感恩事件虽然是由感恩话语引起的,但其争论的核心却是收费救人是否为道德行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以媒体人为代表的官方人士持否定态度,即他们认为收费救人是不符合他们秉持的无私利人的道德观的。否则,当地官员就不会以承诺补贴为条件叫刘吉桂停止收费;媒体人也不会在报道中隐去前期收费和政府承诺补贴的事实。而以被救乘客为代表的大多数民众则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即使收钱,刘吉桂一样是好人,是英雄","是道德模范"。这种明显的道德观冲突及其引起的尴尬后果,必然引起官方人士的反思和民众对主流道德观的质疑。这就是不感恩事件所突显的最主要的道德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设想,在当地官员知道刘吉桂收费救人的事实时,他们内心应该已经认定刘吉桂的行为具有道德模范的典型意义,否则他们就不会去刘吉桂家访问,也不会把刘吉桂确定为树典型的对象;只不过他们认为,刘吉桂的收费行为不符合官方倡导的无私利人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标准罢了。作为公务员,他们只有履行官方意志的责任,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这一设想是正确的,那么官方道德观的秉持者们也早已有道德困惑了。

国人道德实践困惑之二:树立农民道德模范为何必须说谎?

从不感恩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当事人三方都在为树立一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农民道德典型而不约而同地说谎--把收费救人说成免费救人:媒体人是为了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而理直气壮地说谎;被救乘客是为了感激刘吉桂的救助之恩而好心地说谎;刘吉桂是为了笑纳被救乘客的好意和政府官员的关怀而无奈地说谎。我们知道,当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道德信条之一就是诚信,其中新闻道德的首要标准是真实。而在这里,人们却为了宣传一位农民道德模范,并以此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而共同说谎。这听起来有些滑稽可笑,但更多的应是困惑与反思:这种说谎现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宣传工作的一时失误,还是宣传的道德观本身存在缺陷?是只在树立贫困农民为道德模范时才需要说谎,还是树立所有道德模范都需要说谎?

国人道德实践困惑之三:被救乘客及其支持者何以会持有与媒体道德观完全相反的道德观?

当被救乘客说"即使收钱,刘吉桂一样是好人,是英雄"时,他们的意思是说,刘吉桂收费救人虽然在经济上是"自利"的,但他的救人行为本身在道德上是"利人"的。可见他们所坚持的道德标准是"经济自利者"可以是道德上的"好人"。从网上可以看到许多网友都持有类似的看法。而这一为众多民众认同的道德标准同官方坚持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标准显然是不同的。

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普通民众何以会具有这种明确的道德观?我们从建国以来,在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一直重视道德理想教育,并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树立的用来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道德教育的英模典型人物,无一不是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精神的人。那么,在评价刘吉桂收费救人的行为时,他们为什么不坚持他们一直被教育者要求的道德标准,反而去支持一种相反的道德标准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