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德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基础上个人行为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 作者:王国乡


相反,在一个把"无私奉献"奉为最高道德原则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要求他人无私奉献、自我牺牲,而自己却在生存需要的客观规律支配下而不得不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如下的必然结果:第一,这将使这个社会成为一个人人说谎的社会--明明是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不得不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为了实现道德理想,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这种路人皆知的说谎,在中国人中间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连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儿童也在所难免。试问,在一个人人说谎、从小就说谎的国度里,能够培养出大师级科学人才吗?第二,这将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试想,在一个人人都有权指责他人"自私自利"、"不道德",而自己要想活着却不得不"满足自己需要--自私自利"的社会中,能够有和谐的生活吗?第三,当这个社会的管理者具有要求民众"讲道德--无私利人"的话语权,而民众自己却没有对等的话语权的时候,民众将不能不"无私奉献"自己的利益,而官员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充分满足自己的需要了。这就是中国各级官员越来越腐败,而且不可遏制的原因。

2.10 伦理学质疑之十:道德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基础上个人行为"应当"?

上文的分析表明,市场经济道德作为经济行为"应当",是人们在社会分工生产和互利交换中的现实生活方式,是人们通过对自己行为的"应当性"评价而自觉选择的和谐生存方式。因此,人们的道德行为是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方式。由于人是智慧的生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人们的"行为应当"选择、道德意识,都是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然而,关于道德是什么的问题,两部教材却"异口同声"地写道:

所谓道德,就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这就是说,道德是社会范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道德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更不能用抽象的人性来说明,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并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

在人类的长期发展中,人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会逐渐形成一定的秩序、节奏,……它相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是一种"应当"……"应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是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存在的必要纽带。经过阶级、国家等群体有意识地加以总结、提炼、概括之后,就形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不是单一的个别要求,而是包括原则、准则、戒律等多层次多方面要求在内的规范体系,是特定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们组成一个规范之网,将人与人、人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两本教材的作者所说的"应当"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吗?显然不是。他们说的"应当"是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戒律、道德标准,而不是我们在"质疑之七、八"中所说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自己的行为的评价、反省而选择的,既有利于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又有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互惠互利的道德。这就是本书所阐述的道德观与两本教材主张的道德观的另一个重要分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