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以前
路易从执政起,就奉行一种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法国王室与哈布斯堡家族之间的争吵已持续一个多世纪。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时,西班牙领土仍然从东北、东、南三面与法国对峙,但因西班牙过于孱弱,这种情况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反倒成了法国往外扩张的诱饵。路易十四可以指望得到法国人民的支持,因为以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为边界的梦想对法国人很有吸引力。1667年,他兴师了,首先派了一支大部队进入西属尼德兰。如上文所述,他受到荷兰、英国和瑞典三国联盟的遏制。因为国内改革增强了力量,同时又与英国查理二世结盟,他于1672年再次出兵(称为“荷兰战争”),入侵莱茵河下游荷兰各省,这次促使他的伟大对手和宿敌--奥兰治亲王奋起抵抗。荷兰共和国与奥地利-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勃兰登堡以及丹麦同结成联盟,迫使路易于1678年签订尼姆维根和约。法国放弃觊觎荷兰的要求,但从西班牙手中攫取了弗朗什-孔泰这个富饶省份。该省雄踞阿尔萨斯南面,使法国的权力范围一直延伸到瑞士边界(见地图4.1)。
翌年,路易进一步渗入神圣罗马帝国不断瓦解的边界,这次是向洛林和阿尔萨斯下手。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国王在这个地区拥有权利,但是条约行文是那样模棱两可,而地方的封建法又如此混乱不堪,各人的要求就可能大相径庭。法国军队于是开了进去。1681年,法军占领斯特拉斯堡城。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自由城市,自称是一个小小的独立共和国。这次不宣而战的入侵,激起了席卷整个德意志的抗议浪潮。可是,德意志不是一个政治统一体。自1648年以来,德意志各邦自行处理各自的外交政策;恰在此时,1681年,路易十四与勃兰登堡选帝侯(普鲁士众国王的先驱)结成盟友,神圣罗马帝国议会分成反法和亲法两派。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为“东方”事态的发展弄得心烦意乱。匈牙利人在路易十四的唆使和资助下再次叛乱,反对哈布斯堡家族。他们向土耳其人呼吁。1683年,土耳其人沿着多瑙河溯流而上,竟然包围了维也纳。路易十四虽然没有乘机积极支援土耳其人,却冠冕堂皇地谢绝参加拟议中的对土耳其的讨伐。
在波兰的援助下,利奥波德一世成功地把土耳其军队赶出奥地利。他回过头来处理西部的问题时,却看到帝国的西部边界不断土崩瓦解,看到弗朗什-孔泰业已丢失,看到西属尼德兰受到威胁,看到洛林和阿尔萨斯正被蚕食,于是,他把各个天主教国家团结起来,组成一个反法联盟。同时,1685年路易十四取消南特敕令,以及胡格诺逃亡者祈求上帝发怒惩罚背信弃义的太阳王,使各个新教国家也觉醒起来,更加乐意与奥兰治的威廉结成联盟。1688年,路易十四的天主教敌人和新教敌人结成奥格斯堡联盟,其中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和瑞典国王,巴伐利亚、萨克森和帕拉提纳特的选侯,还有荷兰共和国。1686年,英国国王还是受法国保护的,然而三年以后,威廉成了英国国王,英国也就加入了这一联盟。
奥格斯堡联盟战争于1688年爆发。法国军队节节得胜,但敌人太多,无法把他们全部赶出战场。法国海军也无法压倒荷兰和英国的联合舰队。路易十四发觉自己手头严重拮据(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首次向法国贵族征收直接税),最后于1697年在荷兰里斯威克媾和,大体上恢复了战争伊始时的局面。
在所有的战争与和谈中,关键的问题不单单是这块领土或那块领土的归属问题,甚至也不是法国往东挺进的问题,而是整个西班牙帝国最终如何处置的问题。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未老先衰,总是要死要死的,然而却年复一年地活了下去。缔结里斯威克和约时,他仍然活着。这时,最大的外交争端仍然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