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ng lives, The Uneasy Alliance of Biography and Psychology);2005年由威廉·托德·舒尔茨(William Todd Schultz)主编的《心理传记手册》(Handbook of Psychobiography)这三部“心理传记学”理论方法著作相继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此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规范化。以下是K 哈里森(K Harrison)2003年总结出的关于衡量“心理传记学”之优劣的几项指标See William Todd Schultz, Introducing Psychobiography, in Handbook of Psycho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pp 7,10.:可信心理传记的标记
说服力基本的诠释的说服力,例如,对陪审团的说服模型。最好的心理传记给读者留下了难以言状的“获胜”感。叙事结构让结论从一系列资料中自然地导出。综合性与缺乏若干核心细节相比,诠释的问题所关照到的一个行为的多个侧面越多,就越令人信服。这对于澄清任何种类一贯“多因素决定”(“overdetermined”)之行为的事实,尤其如此。资料融合越多的资料支持一个事实或一种解释就越好,其资料来源的渠道也是越多样化越好。意外的一致性最好的解释是使原初混乱无序的资料呈现连贯性。澄清难以理解之现象(Mystery s elucidation)是心理传记最为有益的目的。逻辑合理性不受逻辑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限制。连贯性与所有的已有证据相吻合,并与有关人类功能的一般常识相吻合。可行性抵挡造假企图的能力。
拙劣心理传记的标识
病理翻译机以“诊断”(diagnosis)为视角的心理传记学,以静止的心理病理范畴和症状看待撰主,降低整体人格的复杂性。孤立案例过分依赖一组资料所提供的解释。把最深刻的洞见堆积在一块,以此替代各种证据、由履历纪录支持的事实之间的联系。人为建构虚构心理事实,常常诉诸缺乏可验证资料的童年史,据此推论出没有直接证据的存在。化约主义完全依据早期童年经验解释成人的性格和行为,而忽略后天形成的过程和影响。但对于人格来说,童年经历无疑非常关键,但却不是永远的唯一关键。不恰当理论在该领域内选择使用完全缺乏实验支持或完全缺乏信誉的理论。蹩脚的叙事提交粗糙拙劣的结构分析,结论比仔细地引入证据占有更加优先的位置。
简而言之,由于“心理传记学”自身的性质,批评和争论必然仍会持续不断,但它的广泛影响力则是无法否认的。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自弗洛伊德(Freud,1910)以来,特曼(Terman,1917)、艾利斯(Ellis,1926)、桑代克(Thorndike,1936,1950)、斯金纳(Skinner,1939,1942)、霍夫兰(Hovland,1940)、卡特尔(Cattell,1953,1963)、埃里克森(Erikson,1958,1969)、麦克莱兰(McClelland,1961)、马斯洛(Maslow,1970)、麦圭尔(McGuire,1976)、默里(Murray,1981)、奈瑟(Neisser,1981)、西蒙(Simon,1988)、塞利格曼(Seligman,1994)等人的研究Simonton, D K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historical data,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3, Volume 5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