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除法篇

可以计算的人生 作者:黑幼龙


歌德曾说过:“能分享他人忧愁的是人。

能分享他人快乐的是神。”

分享别人的快乐为什?这?难?

我只能猜,那可能是一种看不得别人好的情绪,

也可能是缺乏自信。

但与他人分享荣耀、成果,是最有价值的能力。

快乐、荣耀、成功与他人分享后,

不但不会?少,反而会增加。

天底下就是有这?神奇的事――“÷”。

我们前面谈过了“幸福人生方程式”的“+”、“-”、“×”,最后,我们要来谈谈“÷”。

之前谈过的三者比较容易理解,“效果”也最明显,但是提到“÷”,很多人也许会感到纳闷,为什么要“÷” 懂得“÷”,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好处 

坦白说,即使只做到“+”、“-”、“×”,你可能就已经创造了很了不起的人生了,但是,如果没有做到“÷”,你将无法体会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什么是“÷” “÷”的出发点,就是“分享”。

许多年前,卡内基办公室发生盗窃案。记得那天早上,我和同事陈真要到中坜摩托罗拉公司去,当车子还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时,我接到了通知。

窃贼撬开了保险柜,我保险箱内的数十万元台币不翼而飞。

在那个时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早点把这几十万元台币分给同事们,他们不知道有多高兴。”后来,我也淡忘了这件事。

大约是十年后,有一次我到新加坡演讲,当时新加坡的卡内基负责人就是陈真,她在介绍我出场时,还特别提起了这段往事。

发生盗窃案时,对自己的损失感到懊恼,应该是人之常情吧!但是,我却惋惜要是能把这笔钱分享给同事就好了,这给陈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回头反省这段经验,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当时就应用了“除法”。

我喜欢演讲,也喜欢听别人演讲,甚至还收集了不少名人的讲稿。

我发现,最精彩、最能打动人心的演讲,不是因为演讲者运用了多么美丽的词藻,而是他在演讲中注入了真实的感情,让听讲的人感同身受,引发共鸣。这个过程就是分享。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政治人物的演讲会让人听得昏昏欲睡,因为他的演讲不是分享,只是官方说法的集合,他没有东西要和听众分享,听众当然很难产生共鸣。

事实上,不只是演讲,人际关系间的各种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我们与同事、朋友、家人说话时,如果我们总是说一些大道理,对方一定很难听得进去。相反地,若是我们能够改以分享为出发点,分享经验、分享感受、分享看法,一定会比单方面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果。

按照常理来看,事物总是越“÷”越少,但是有些神奇的“法宝”,却能够越“÷”越多。

这些神奇的“法宝”,就是荣耀,就是快乐。

知名的“丛林医生”史怀哲说过一句与“÷”相关的话:“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你分享出去后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那就是快乐。”

史怀哲证明了分享的价值与快乐。特蕾莎修女也做到了,还有很多主管、老师、父母,甚至关心他人的同事也比以前更快乐了,因为他们做到了分享。

我的第二个孩子立国是位医生,几年前他领养了一位柬埔寨的孤儿。他的工作很忙,而且自己已经有一个小孩了,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领养孩子,想做好事捐一些钱不就可以了吗 后来我才发现他是因为有爱心、想感恩,认为应将自己的爱多分给一个亲近的人。他非常重视分享。

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这一生,要是我的一生能因“÷”而分散,像是植物一样开花,结成许多果实该多好。

当你把荣耀和快乐放进“分享”的聚宝盆里,它们非但不会变少,反而会成倍数“增加”,这就是“÷”的魔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