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几乎全体国民都依靠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谋生的国家做君主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些人民的一切工作都要仰仗自己的双手,大自然不给与一点帮助,不像游牧民和农民那样等着牛羊和庄稼自己成长就可以了。一离开手工作坊或者市场,他们唯一的收入源泉马上就要枯竭,无法继续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君主要想发动战争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不仅要从零开始训练这些爱好和平的家伙、教会他们射箭和守纪律,更重要的是还得给他们发薪水,所以战争对这样的国家来说绝对是相当沉重的负担。可以说工商业者是最爱好和平的人。
民兵VS常备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耕技术的种种改良,农民和城市的工人一样没有了闲暇,自然而然地也和工商业者一样忽视军事训练,大多数人都养成了不好战的习性。于是,对于那些主要从事农耕和工商业的国家来说,人民的自然习性是会使他们全然失去自卫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了在争端中生存下来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不管国民的利益怎样,武艺如何,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在需要的时候用一种极严厉的法令要求他们服兵役,也就是说临时组织一支民兵。
第二,掏钱雇佣一部分国民,给予他们生活费,让他们脱离其他职业持续进行军事训练,干脆把当兵打仗当成职业。也即是说,国家出钱组建一支常备军。
可以肯定,不论用什么方法教练或训练民兵,他们的战斗力总是远不及纪律良好、训练得宜的常备军。游牧民族的骑兵尽管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但是因为平时在生产生活中就已经受到了良好的军事训练,又是跟随平时所惯于服从的酋长作战,所以战斗力与常备军接近,在历史上往往把农耕民族的民兵杀得屁滚尿流。农耕民族只有在拥有了常备军之后才有可能与他们相抗衡。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次影响深远的战争中,胜败双方的差距都是常备军与民兵之间的差距。亚历山大大帝创立的马其顿帝国在长期的激烈战争中逐渐把最初的民兵军队转化成了历史上第一支严格训练的常备军,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予解散。于是,希腊各城邦勇敢而精练的民兵被亚历山大一一打败,波斯帝国羸弱而缺乏训练的民兵也一触即溃,被他征服了。希腊各共和国和波斯帝国的没落,就是常备军相对民兵拥有无比优越性的证明。
后来崛起的罗马共和国被拥有常备军的劲敌迦太基打得狼狈不堪,也逐渐培养起一支精良的常备军——罗马军团,才最后战胜敌人。此后,罗马军团在欧洲和北非所向披靡。不过后来他们的纪律和训练逐渐废弛,甚至开始学着做生意,或者靠打铁和木工挣外快,蜕化成腐败、疏忽的民兵。于是,罗马帝国再也挡不住不断入侵的日耳曼游牧部落了。
治国的利器
亚当·斯密认为常备军的产生其意义远不局限于战场,对于文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大影响。
一支纪律良好的常备军,不仅可以帮助一个国家抵御外侮,还可以使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在短时间内变得文明有序。常备军凭其威力可以把君主的法令推行到一个帝国的最僻远地方,维持相当程度的正规统治。凡认真考察过俄国彼得大帝变法图强的人,都会发觉这次改革的枢纽就是正规常备军的建设。这支常备军是彼得大帝执行和维持其他一切规章的工具。俄国此后得以享有相当的秩序与和平,不能不说是这种常备军之赐。
有共和主义思想的人,往往担心常备军会危及自由。例如,凯撒的常备军破坏了罗马共和国;克伦威尔的常备军解散了英国成立已久的议会。不过在封建时代,一国的军权如握在君主手里,常备军对于自由绝无危险,在某种场合它说不定还有利于自由。君主有了常备军护持,他就自以为安全了,无须监视国民的一举一动,担心他们造反。即使是最粗暴、最无稽、最放肆的抗议,也不致引起他的不安。他可以平心静气地宽恕这抗议,或者置之不理,反而避免了残暴的镇压。
在人类历史上,好战的游牧民族与天生和平的农耕、工商民族之间的竞争,把战争从普通人群之间的杀戮演变为职业军人之间的厮杀。战争变得专业化,是一个进步,人类文明从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