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场上骑兵和步兵两大兵种的转换造就了中世纪封建制的兴盛和瓦解。战场上这看似很小的一步,却给西欧崛起带来很大的推动力。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采邑分封制十分盛行,国王将土地划分成采邑授予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依次将这些采邑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封给封臣,封臣还可以继续下封,从上到下形成层层分封的等级制,这样,统治阶级的所有成员,从地位最低的骑士到国王,都在封建等级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种制度下,农民们失去了土地和自由,成了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作为地基支撑着这个封建关系金字塔的整个塔身。而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国王日子也不好过,他只不过是最大的一个封建领主而已,无权干涉其他王公庄园里的事务,根本没有什么统一权威。国家不过是一个松懈的政治共同体。各级领主在其领地上形成彼此混战的独立王国。
然而到了14世纪,这种一度令国王和平民苦恼不堪的封建制却渐渐瓦解了。究竟是什么使牢不可破的封建关系金字塔陷于崩溃?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许二斌说,这是因为步兵战胜了骑兵,重新夺回了战场的主导权。乍一听起来,这个回答似乎有点莫名其妙,战场上兵种的更新换代跟封建制度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正是这种军事上的更新换代摧毁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帮助国王们逐渐驯服了傲慢的贵族,从此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西方世界缓慢地走入了近代。
利箭穿透铠甲
1415年10月25日清晨,乌云密布不见天日,英王亨利五世指挥他的军队在阿金库特平原南侧列阵。6 000名英军将士个个面容疲惫憔悴,战袍污浊不堪。大约一公里以外的地方,3万法军排列成三道阵线,人喧马嘶,衣甲鲜亮,40多面绣有贵族纹章的旌旗猎猎飘扬。
此时已是欧洲中世纪的尾声,英法百年战争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78年。法国拥有1 400万人口,农牧业发达,封建领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置办昂贵的骑士装备,因此法国骑士享誉欧洲,在一次战役中就可以投入两万余重骑兵。相比之下,英国只有400万人口,经济落后,最鼎盛时期也只拥有5 340名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不足的缺陷,英国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长弓部队。所以阿金库特战役将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
此战法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稳操胜券,上上下下都非常乐观。决战前夜,法军甚至忙着油漆一辆为亨利预备的囚车,打算战后拉他去巴黎游街示众。
然而战斗爆发以后,情况却与当时人们预想的大相径庭。有的作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战况:
随着英国统领将令杖抛入空中,5 000名长弓手弯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齐射。刹那间天空似乎变暗了,好像数千架竖琴同时震弦般的嗡嗡声在战场上回荡,5 000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蹿升至30米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扑向法军阵线,带着巨大动能落在法国骑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属撞击声震耳欲聋。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国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这样短短一分钟内法军一线部队承受了足有1万支箭的攒射,纷纷落马。
法国骑士不甘受辱,开始发起潮水一般的冲锋。他们的战马身高体壮,承载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后重量超过一吨,冲击力十足。不幸的是,战前一场豪雨使战场变成泥潭。法军冲击途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骑士被抛到烂泥里面动弹不得,并被后面的铁骑践踏。法国铁骑好不容易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们却迅速退到鹿砦后面。法军冲在最前面的战马煞不住脚惨遭洞穿,背上的骑士被向前抛出好几米远,落入英军阵中。后面的骑兵见状纷纷掉转马头躲避,结果在泥泞中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离一一射杀。
随后,8 000名徒步冲锋的法国骑士也出现在英国长弓手的射程中。他们身负30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烂泥地里踉跄而行,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接敌时徒劳地挥舞几下长剑便精疲力竭。这时英军一些长弓手已经没有射击角度,便手持短剑匕首三四人对付一个法国骑士,行动敏捷地伺机靠近敌人,以锋利匕首从盔甲腋下的缝隙刺入。法国骑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泞难以起身,又成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国骑士的绊脚石,导致摔倒的法国兵相互重叠,被压死的比被杀死的还多,英军阵前的法军尸体很快堆积如山。战场成了屠场。
阿金库特战役以英国长弓手的全面胜利告终。狭窄的战场上插满将近50万支羽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7 000到10 000人,绝大多数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3个公爵,9个伯爵,92个男爵。另有1 500名骑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奥尔良公爵、元帅布西高特等显要人物。此战法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贵族骑士,可谓元气大伤。英军仅伤亡大约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