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去比得到更让人心动

偷窥心理学家的书桌 作者:笑阳


一个人加薪时他可能不会在乎什么,但如果要减薪时问题就来了。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

20世纪5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发现了一个常识谬误。他当时负责辅导飞行员的心理训练。按常识而言,奖励是比惩罚更好的一种训练方法,事实上却是受表扬的学员在下一次飞行中通常表现不如原来,而那些受到批评的人往往有所进步。同样程度的表扬似乎没有批评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

由此,卡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人们对同样数量的损失和赢利感受相当不同。简单地说,就是丢掉1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要比捡到10元钱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强烈得多。比如,一个人加薪时他可能不会在乎什么,但如果要他减薪时问题就来了。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的估计是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

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这个:

假设先给你1 000元,你面临着两种选择:(1)保证你再得到500元;(2)让你抛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将再得到1 000元,否则就什么也不再给你。你会如何选择?

假设先给你2 000元,你面临两种选择:(1)肯定会让你损失500元;(2)让你抛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将损失1 000元,否则就不用损失一分钱。你将如何选择?

大多数人在第一种假设的时候都选择了第一项,而在第二种假设的时候选择了第二项。其实在这两种情况中,不管哪种选择,从概率上讲你的净收入都是1 500元,其实都是出于厌恶损失的心理。

所以在股票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往往会死死抱住亏钱的股票不放,而对于正在上涨的股票他们坚守的信念却不足。这正是因为他们非常厌恶损失,总是抱着微弱的希望等着那些亏钱的股票涨回来,而对于前景良好的股票却急于出手,入袋为安。

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免不了各种意外的小小损失,比如说驾车超速被罚款,手机丢失要重新买,水电费涨价增加开支,等等。这些损失虽然不大,可是也够让人心烦的。

有位金融学教授采用的一种聪明的方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每年年初,他慷慨地拿出一笔钱来捐助一所教堂。不过,这笔钱并不是全都给教堂,这一年中将要发生的所有不愉快的事都会从捐助的预算中扣除,最后教堂只得到账户中剩下的钱。这样,他再也没有损失的烦恼,从斤斤计较中摆脱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