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师,都有一个特色:不崇拜权威,也不那么听话。他们要求自由和平等,也追求合作和尊重,只是在彼此的成长背景中,有这种经验的人不多。于是尺度的拿捏、态度的掌握、过与不及的困惑,常常在教师团中被拿出来讨论。
我常想,今天台湾需要的教育改革,不只是制度的改变、体罚的取消、考试的减少,或者是这样或那样的枝节改变,而是一场根本性的观念变革,一场"心"的改革。我们这些参与教学实验的老师,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都经过或大或小的内在革命。这种内在的革命经验,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再淬炼,也是教育者的深沉反省,而且整个过程还在继续之中。
我希望我能把这个学苑真正可贵的精神以及这样的关怀和支持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描述出来,那么我才对得起一起工作的伙伴和孩子,因为这一切其实都是为孩子而开始的。
【卷二】做学习的主人
种籽学苑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作主"。不但学苑的生活规范、环境维护,都由成员讨论,连班级导师、自己的功课表,也都由孩子自己做决定。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学苑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上午的"规律学习时间",孩子一定要进课堂上课,下午才是自由选课的时间。这是大人在制度设计时的妥协结果。因为刚开始,大人对孩子可以主动、认真学习的信心不够,也对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孩子的信心不足。
一年过去了,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们相处。期末总检讨的时候,有些老师说:"或许学苑应该郑重考虑全面选课的可能性。因为一年来我发现,孩子在上选修课时,态度认真,遵守课堂规矩,可是在上午'规律学习时间',就有严重的课堂秩序问题。"也有老师说:"我不知道怎么对孩子解释,上、下午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什么上午一定要进课堂上语文、数学、自然,下午却可以选课?难道上、下午的课程不一样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