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的背后有个“问题”家长
在教育女儿问题上,我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心理感受,总是从自己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替女儿做出不恰当的选择。
上幼儿园前的林克,曾经非常活泼好动,喜欢和小伙伴玩,也很爱动手。但是,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林克就渐渐变得不爱动手、自卑、不合群,并最终酿成心理问题。
在刚生下林克时,我曾在心里这样描述过对女儿未来的希望:如果女儿将来有朝一日为生活所迫,要以乞讨为生,她能够快快乐乐地去要饭。
我知道,长大后的林克不可能会去要饭,心里之所以想出这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因为我们很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希望林克今后无论碰到什么逆境,都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可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女儿偏偏会不快乐,甚至还出现了心理问题。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问题”家长。林克的心理问题,就是我这个当妈的一手造成的。我在林克2至7岁期间的教育问题上,由于“爱女心切”,无意中一连犯下了四个不可饶恕的大错,让我至今仍在为此付出代价。我要深深地为之忏悔。
一、第一个错误:过早上幼儿园——拔苗助长
林克从小不好好吃饭,长得很瘦小。当时我们想,不如早送幼儿园呢,也许在和小伙伴的竞争中,能让她改掉不好好吃饭的毛病。而且,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林克喜欢和小伙伴玩,在集体生活中一定会更加快乐,有助于日后性格的发展。
当时的林克,似乎已经具备了上幼儿园的一些条件,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具备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性格外向,爱和同龄孩子一起玩……
于是,我们在林克2岁零一个月时,把她送到了离家几步之远的一所幼儿园的蒙班。可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看似正确的决定,让幼小的林克在幼儿园里倍受挫折,为日后的不自信乃至心理问题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林克在幼儿园的蒙班里,年纪最小,班里第二小的就是一个三岁的孩子,最大的孩子快6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对婴幼儿来说,哪怕只差几个月,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距。何况,林克和其他孩子年龄相差这么悬殊呢?设身处地地替女儿想想,真得难以想象她那颗幼小、脆弱的心每天要忍受多少焦虑和失意。
林克从三岁时,开始不停地眨眼,那种非常频繁、快速的眨眼。看着女儿像孙悟空似地不停眨眼,我心里万分着急。医生说:这可能是孩子在幼儿园里感到紧张、焦虑的表现,等适应幼儿园生活后,会渐渐消失的。可是,林克眨眼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到现在还偶尔会反复。作为妈妈,我感觉真是对女儿犯下了滔天大罪!
林克从三岁开始,老师就不断地向我反映她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爱自己动手,老师让她玩教具时,总是说“我看看就行”、“让别人玩吧”;上课思想不集中,经常走神;胆小、不自信、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
林克三岁半时,在幼儿园举行的元旦联欢会上,我亲眼目睹了她在园里令人焦虑的一幕。
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叫“蒙面击鼓”。前方3米处竖着一个大鼓,孩子们蒙上眼睛,原地转上几圈,走上前去敲鼓。
老师问:谁想玩的到这儿来排队!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排成一队,高喊着:“我要玩!我要玩!”,不少孩子还抢着玩了好几遍,场面异常地热烈。
20多个孩子中,唯有林克,丝毫不为这热烈氛围所动,一声不吭、孤零零地站在队伍的外面。我鼓励林克:“孩子,咱们也去试一试吧。”林克使劲摇头说:“我敲不到鼓上,会丢脸的。”
当轮到家长参与这个游戏时,为了给林克做个榜样,我第一个假装兴高采烈地响应老师的建议:“我来敲!我来敲!”
没想到,林克突然憋起小嘴轻轻地哭了,小手紧紧地抱住我的大腿不让我参与,苦苦地哀求我“妈妈,你不要去敲,我求求你了,敲不准很丢脸的,让别的家长敲吧”。
经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林克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一时又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我只有等待,等待林克长到5岁的时候,等待班里进来比林克小很多的孩子,那时,林克在班上就是大孩子了,就可以有能力稍微展示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