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亲子沟通的四步骤(4)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作者:(日)汐见稔幸


日本曾经作过一项调查。一位幼儿园老师对一群五岁的小朋友说了一个故事,但是只讲了一半就停住,并要求小朋友们“继续把故事说完”。老师在小朋友说故事的同时,可以不断附和小朋友,甚至问小朋友“后来呢”。但是绝不能帮小朋友创造剧情。

老师所说的故事内容如下:

“‘A养了条金鱼,有一天当A一如往常地喂金鱼饲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金鱼竟然从鱼缸里跳了出来,然后轻飘飘地飞上天空。’好了,接下来请小朋友把故事讲完吧!”

这时,首先请年轻的实习生担任倾听小朋友讲故事的老师,并开口要求小朋友“请继续把故事讲完吧”!但是小朋友讲不了几句,故事就草草结束了!

接着,由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师来担任倾听的角色。这位老师不停地说:“喔!原来是这样啊!”“好像很好玩喔!”“真的吗?”由于这位资深老师总会适时地附和小朋友,因此小朋友也跟着不知不觉地一直讲下去,故事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精彩。这项调查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测试小朋友的创作能力,而是要测试倾听者的“倾听能力”。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大人,也可以分成“很想继续跟他聊下去”,或是“跟他没办法继续聊天”这两种人。同样,小朋友也会因为倾听者的应对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些父母常说:“我们家的孩子,嘴巴真的很笨呢!一句简单的话都说不好!”“我们家的孩子真的很不爱说话!”虽然有时候,这跟孩子本身的个性有关系,不过说不定也是因为父母不是好的倾听者所导致的结果喔!

确实倾听,接受孩子的意见和主张!

听别人说话可算是一件“被动”的事,感觉上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完全不然。倾听根本就是一件非常主动的事,因为在倾听的同时,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仔细聆听对方说话,并从中察觉对方的情绪,明白对方对倾听者所期望的反应,再给予适当的回应。所以,一旦孩子跟我们说话,父母便应该确实侧耳倾听,并适时地给予附和、点头示意。

即使中途觉得孩子所说的话有误,还是应该先听孩子把话说完再说。有些父母常常会忍不住中途就插嘴反驳孩子:“不是那样吧?应该是这样啦!”或是“你那时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但若真的这样反驳孩子,孩子不但得被迫中断自己的话,说不定心里还会非常懊恼地想――早知道就不跟你说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