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方面我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上过营销课。更值得一提的是,我还购买过很多产品。
在圈外人眼中,整部营销学或许可用下面这个观念概括:
降低售价就能卖出更多东西。
可是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极端说法,这样一句话概括,不仅对营销人才是一种侮辱,也忽视了数百年来累积的营销艺术的博大精深。所谓博大精深之处,基本包括以下两点:
1.抬高售价,就只能售出较少的东西。
2.我这身行头去见客户怎么样?
营销部门利用很多先进技巧把产品与顾客配对,使利润达到最高。例如赠送钥匙链。
但还不止于此。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把主要营销观念综合如下,省得你像我一样去上营销课。不用客气。
市场细分
消费者都希望用最低的价格取得最好的产品。好在很多人都没能力分辨最细致的亚洲丝绸和厨房纸巾有何不同。不论你的产品多么不堪入目,总会有人看不出来。营销的任务就是找到这种“细分” 区别,把吸尘器塞进他们的荷包大吸特吸,直到只剩下几根线头。
“市场细分”听来复杂,其实它的处理程序跟我们小时候组建球队、挑选球员一样,每个候选球员都根据某些客观条件评价,诸如速度、技巧、力道等,如果光凭这些条件还不足以做出最终的抉择,那么就把候选人依照青春痘多少或者受欢迎程度,进一步细分。在球队偏好性格方面排名较高的人就划入“球队”类别,而排名较低的那部分人就划入“市场”类别,这部分人注定长大成人后会去买充气娃娃当情人。就这么简单。
重要的一个细分市场就是“有钱的傻瓜”, 这么说是因为只要是新产品,他们都会买,而不计较价格或用途。如果卖给这些冤大头的单位数够多,每单位生产成本就会降低。然后你就可以降低售价,卖给“没钱的傻瓜”——这才是真正能够创造销量的人群。
为“没钱的聪明人”或“有钱的聪明人”设计产品,绝不是什么好主意。没钱的聪明人会想法子偷走你的产品,有钱的聪明人会买下你的公司,把你扫地出门。照例,聪明人都不在受欢迎的市场区隔之列。好在这种人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