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隔阂与统一

政治思考:一些永久性的问题 作者:(美)格伦·廷德


这里用隔阂(estrangement)一词,是要表明人类中的每一种非统一现象。国家之间的战争、阶级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的异化(alienation)都是隔阂的表现。而仇恨、冷漠以及孤独则是隔阂的感受。

没有隔阂,就不会有政治。根据韦氏大词典(Webster’s Dictionary)的解释,隔阂的反义词是和解(reconcile)。从这里延伸下去,也许可以说,政治就是和解的艺术,并且,对这种艺术的需要来自于某种隔阂。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觊觎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当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特权不满时,就会对政治领导权提出要求。当然,并非每一种隔阂都必定引起政治诉求。譬如,在当今先进的工业化社会中,人们敏锐地感觉到个人的异化,这是否构成政治问题还不是很清楚。然而关键问题是,虽然并非每一种隔阂的境遇(situation)都产生政治问题,但所有的政治问题都根源于隔阂的局面。

如果隔阂是政治的基本条件,也会是政治思考的基本条件。如果人类没有遭到隔阂,无论是静止的孤独,还是活跃的冲突,政治思考都不会出现。只有在人类的关系紧张起来或遭到摧毁,我们才被迫询问控制人类关系的基本力量和标准。就绝大部分而言,政治思考最伟大的成就是对社会的瓦解所做出的反应。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可以被看做是对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的沉思。在这场战争中,希腊的城邦不仅在几十年中相互攻打,而且由于各自内部激烈的派系冲突而四分五裂。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是对罗马帝国衰败的详细评论。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利维坦》(Leviathan)是针对十七世纪英国的内战而写的。而卢梭的文章是受到旧政制(l’ancien régime)堕落的激发,这种堕落在巴黎知识分子生活的矫揉造作和孤独上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在皇家官员的专制上。

因此,我们必须从探索隔阂的本质开始提出我们的问题,隔阂是人性中固有的,还是它能够被抵制或战胜。

关于隔阂的最主要的问题涉及它的渊源。隔阂是像孤独和冲突这些状态从人类的本性中衍生出来的一样,只要有人种的延续,就会永远存在吗?或者,隔阂是由环境造成的,而环境可以改变,或者,隔阂是由人类的特性引起的,而这些特性可以在不摧毁任何人类固有的本质下得以消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