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职场暗战,小人如此泛滥(2)

善求贵人、防范小人的社交秘笈:距离小人一毫米 作者:段静晓


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

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利益尽可能的最大化。其实小人和君子都在为自己想达到的利益奋斗,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他们选择方式上的不同,但都是社会化的产物,同时也都是中性的。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存在一个悲哀的现状:在维持人际关系时竟无所谓“君子”与“小人”之分,人们只看得见“利益”与“得失”之分。就像一棵树,大体可分两面,向阳的一面翠绿灿烂,背阴的一面灰暗沉郁。我们称之为君子的那些人,也许只是其中一面罢了。就算我们自诩君子,当我们真正面对一些事情,面对一些境遇时,做出的行为就真的符合君子之道吗?人们厌恶“小人”是因为他们总是“小人得志”,人们在憋屈、愤怒、嫉妒的心理作用下,自然只能刻薄地发泄说:哼!不过是个小人而已。

职场竞争如此激烈,看得出人人都在力争出位,现实中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同比例的回报。当预期的结果不是人们所期待的那样时,同时又缺乏自省意识,就会在客观上找根源。而往往寻找假想敌便成为最简单的疗伤止痛良方,并在有意无意间将其“妖魔化”为小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方又是小人,是用阴谋诡计达到目的的,所以我才会输,完全情有可原。

最容易被想成是假想敌的会是谁呢?通常是那些难缠的对手,或是野心勃勃、富有侵略性的人。职场上总会出现一些人让人厌恶的人,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不露声色,或有事咄咄逼人,然而一抓住机会,就暴露狼性,不遗余力地争取自己的眼前利益。利字最重要的做派,给周遭的人造成或多或少的压力和困扰,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别人心中的假想敌甚至是小人。

其实是君子还是小人,一旦定位势必将被改写。刘邦流氓失信,赵匡胤无赖地痞,项羽与曹操分枭雄与奸雄,他们最终却可雄霸一方。以君子或小人论,又该如何来判定他们?再者如战场上惯常用的钩心斗角、挑拨离间,又有被国人津津乐道的三十六计,这些“小人”手段是否又可称为罪大恶极呢? 

现实社会当中,“小人”们在事业上游刃有余时,被称为“君子”的人通常会不得志。难道他们的遭遇就是被“小人”陷害的吗?还是说采取的方式不对?还是思想过于陈旧,太受限制呢?我们总是从“卫道士”思想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其实“小人”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毫无用处,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这样如何对待“小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学,它既是关于自身的心灵学,也是关于他人的哲学思考,又是社会学意义的助推器、动力阀,而小人的优点则是有待发现的幽灵。

 看清小人与领导的“和谐关系”

想要弄清小人与领导的关系,那必须得借用武则天的告密制度。武则天为了稳定天下,创立了这么一个告密制度,显然这让很大一部分小人太得志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使得当时的环境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

其实,领导们也是不喜欢小人的,就比如曾有位大臣为给自己的母亲过生日违禁杀了一头猪,以宴请宾客。不曾想第二天就有人向武则天告发了此事,由于信奉佛教的武则天对自己所颁布的禁令的态度不明确,最后只是告诫违禁者:以后要把眼睛擦亮了,别把好吃的都喂了会咬人的狗。这位女皇帝还算圣明,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小人也并不得领导重用,他们只是被领导利用了而已。

小人的存在也是领导的一种需要,领导身边绝对不能少了这种人,他们甘为领导所利用,领导会通过小人观察员工们的动向,让小人为自已提供一切便利。金庸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江湖?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所以人就是江湖。这里我们可以套用一下:有组织就要有领导,有领导就有小人,小人与君子斗争,领导才能发挥其领袖作用。我们有时候也可以这么认为,领导创造丛林环境,小人以迷失自我为手段,达到与领导关系的高度“和谐”。但我们要明白这种和谐只是一种假象,而小人为这种和谐付出了人心道德的代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