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挖出小人生长的环境

善求贵人、防范小人的社交秘笈:距离小人一毫米 作者:段静晓


历经千年,小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说是社会现象,是因为小人不存在于特定的组织里,而是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能认识就算是一种缘分,但缘也有“善”“孽”之分,善缘是朋友,孽缘是小人。说是历史现象,是因为小人从古到今都有,斩不净,杀不绝,说不清,道不白。你看看“三言二拍”里面的小人,让人感叹,昨天的小人和今天的小人何其相似乃尔。说是文化现象,是因为小人中外都有,但外国的小人和中国的小人是有所不同的,其思维方式不同,行为模式也不同。既然小人的历史这么悠久,范围这么广泛,可能存在一定的深层原因,现在我们就来揭秘一下。

 始于嫉妒之心

大家经常会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由此可见,小人的形成首先是由特殊心理状态决定的,其中最典型也最明显的就是嫉妒。嫉妒产生于对他人的优势状态的不满,因为自身不能在短期获得,或者又不想通过正常竞争达到,而产生的怨恨、不悦、自惭等,并常常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性情感。嫉妒往往产生于同一个领域。

三国时,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费尽心思,屡次与诸葛亮过不去,最后却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声中死去。再看看《红楼梦》中那个守门人焦大,无论贾宝玉是怎样的喜欢林黛玉,他都不可能嫉妒,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同类人。所以“红眼病”的发病也是有条件的,吃醋要“酸”得起来也是有前提的。嫉妒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情绪,一般的小嫉妒也不是什么坏事,或许还能够产生上进的动力,但是如果不掌握好一个度的话就会害人害己了。所以,巴尔扎克曾说:“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对社会资源分配的不满

在自然界,同一个领域的物种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通过竞争来获得更充足的食物资源,这可以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人类也是一样,人们希望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来达到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公平,但是,这种努力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形成了著名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分给他那叫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种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让很多人极为不满,使得人们在推崇具有“累计优势”群体的同时,也产生了剥夺他人优势的动机和行为,最终造就了小人的自然形成。

 对现实冲突防御的需要

小人也非都是无事生非,他们也需要生存,只是在目的和手段上与君子不同而已。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某种事物都极度需求的时候,就会发生对抗。此时两人必定交锋,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定发生明显的破坏性。小人在冲突中想获取的东西,有时是背离意识和物质的,只是为了得到观念上的满足,或者是利益上的满足。如果不能满足小人,小人就要动心思了,特别是在被敬畏还是被爱戴的选择上,往往选择前者,这来自于马基雅维利的一句话:“被人敬畏要比受人爱戴更为安全。” 

 人性的弱点滋养了小人

大家都爱听信流言,似乎也热衷于传播流言。流言是人们寻求发泄不安和敌意的表现。小人最爱制造流言,散布流言,鼓动传播流言,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君子用他们无意的行为帮助小人实现了目的,助长了小人的威风。喜欢奉承,爱听积极的、表扬的话是人类的天性。没有原则,夸大其词的奉承是小人常用的手段,小人就是通过奉承助长了人们的自我陶醉感。很多小人都有好人缘,需要满足眼前的利益,因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小人则充分地利用了人类的这一弱点。小人最喜欢拉帮结伙,他们仅仅靠一件事,利用人们在某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迷惑众人,建立某一阵营。一个人,只要有朋友就必然有敌人,观点、观念的不同,利益上的冲突,道德观上的差异,情感上的恩怨都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敌意和恶感。小人就利用人们之间的仇恨来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野心与实力不对称让小人走上了为了自己“远大的抱负”而不择手段的道路。

小人的滋生也非一天两天之事,经过上面几点分析,我们也看到了,小人也并不是自己主动选择去做那些卑鄙之事的,他们是在一系列外界条件的刺激之下,被动地走上了“小人之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