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好动的,父母要仔细区分孩子好动和过动两者之间的差异。
孩子好动不一定是过动症,患有轻微过动症的孩子,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受管束,父母只有先查明孩子过动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纠正过动症。
☆ 张老师的小叮咛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好动?其实是孩子的好奇心。伴随着孩子好奇心而起的,其实是丰富的想象力。
好动、好奇和想象力,是孩子身心发育和成长的需要,根本谈不上是优点还是缺点,而是孩子的特质,要加以重视、保护。
孩子都是好动的。俗话说:“七岁八岁讨人嫌。”这间接说明了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
有些父母说,一双新皮鞋穿不到一个礼拜,就会磨出洞来;有些说,家里沙发没有一张是好的,全让孩子给弄坏了;有些孩子爬水管、打破玻璃窗、扯破衣服,更是稀松平常的事。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好动?其实是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不仅表现在“提出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问题”,还表现在“动手动脚”上。你会发现,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忍不住要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把好好的东西拆开来看个究竟:看看玩具手枪为什么会发出声音?闹钟又怎会响个不停?
伴随着孩子好奇心而起的,其实是丰富的想象力。男孩把扫把夹在胳膊下当枪玩耍,自己就成为冲锋陷阵的战士;女孩把布娃娃抱在怀里,自己就变成妈妈;把一张板凳翻过来假装开汽车,就又成了司机;他们玩当医生的游戏,给病人量血压、把脉、开处方、打针……每一样都做得无比认真。
这些游戏都表现出孩子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又再度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这就是孩子,他们往往在好动甚至过动的过程中熟悉了世界,对社会结构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在冥冥之中累积了知识。
生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时期是智力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必然会 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这种知识,不是一般我们所理解的课堂里所教 导的知识,而是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广义的知识,也就 是智能。 例如,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外在的世界、人际交往的方式、 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解决疑难杂症等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就在过程 中逐渐学会语言、文字、模仿大人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类“形象 思维”,最后发展成“逻辑思维”。
要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完成如此繁重的学习,对成年人来说,极端困难,但是孩子却因正值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阶段以及好动、好奇和丰富的想象力的驱使,因而得以轻松地完成,能在最大范围内了解自己周遭的世界,学到自己所需要的智能。
一旦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特别顽皮、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以为孩子得了过动症。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好动并不一定是过动症。好动的孩子,只是在某一场合,进行某项活动时才显得好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一定会集中精神去做,如可以安静持久地做手工,看喜欢的书、电视节目等。这类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有秩序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
而患有过动症的孩子则不分场合,一味地好动,总是无法安静地坐卧,不能专注任何活动,做事常虎头蛇尾,他们做任何事情经常是杂乱而没有目的,有些行为举止更是很难让人理解。
另外,患有过轻微过动症的孩子,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受管束,因此也容易招人歧视;在学习上无法专心,不能主动积极,因而造成学业成绩下降。
至于有严重的过动症的孩子,则经常惹是生非,干扰他人;学业成绩明显下降,学习进度落后,有些连初中甚至小学都没法毕业。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我控制,因而更加容易受不良恶习的影响和引诱,进而开始说谎行窃、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